我不但做事謹慎,重視專才,即使平常待人,也都持認真的態度,凡此都是因為自覺身無長才,所以一點小因小緣,我都十分看重,總想令大家同沾喜悅,共享法益。因此即使是萍水相逢,我也挖心剖肺,竭誠以待;盡管是素不相識,我也耐心傾聽,為解煩憂。雞皮鶴發的老公公、老婆婆找我談話,我從不拒絕;天真爛漫的小弟弟、小妹妹與我通信對談,我也同時攝受。是以,愛護我的信徒中,不乏耄耋之士;過去的童男童女長大以後,也都成了我的子弟兵將。

做人有時候要被人領導,被人領導也要有被人領導的條件,比方說勤勞、對人和諧、尊重、服從。相對地,一位好的領導者也要有條件,若不具足領導者的條件,是無法領導別人的。領導者的條件是什麽呢?有以下四點意見:

第一,要為大眾謀求福利。要想做一位好的領導者,若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在計較、講究、貪財,此等人是不夠資格作為一個領導人。能把大眾所希望的,看成是自己的希望;大眾所要求的,看成自己的所需;照顧大眾的福利,把大眾的福利,看得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才是領導的第一要。

第二,要為大眾減輕負擔。對待自己的部下,不能過於機械化,給予過分的負擔。你分分秒秒地工作,做事做事,吃苦吃苦,久了,容易心生厭倦,就算再堅強的軍隊,久戰之兵也會疲乏。因此領導人要尊重人性,順乎人情,體諒大眾也需要休息,休息之後才會有更大的力量去精進。

第三,要為大眾計劃未來。人是活在希望裏,希望會給人無比的力量。帶一個團體,要讓團體裏的人有希望、有前途。一位領導,其所跟隨的部下,若常覺得前途茫茫,沒有希望,他怎會在工作上積極努力?領導者若隻計劃自己的未來,沒有替大眾計劃未來,沒有獎勵,沒有安排大眾進修,沒有鼓勵大眾學習,沒有給大眾提升境界,這是很失敗的領導。因此,能為大眾的未來設想,多給人機會,必定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

第四,要為大眾擔當責任。領導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敢擔當責任,全交給部下,他雖表麵上承擔,心裏卻充塞著不服氣。三國時,魏國將軍王旭、陳泰先後兵敗,大將軍司馬懿卻自己將責任承擔下來,自認過錯。習鑿齒在《漢晉春秋》裏評論:“司馬大將軍引二敗以為己過,過銷而業昌,可謂智矣。”大眾忘了司馬懿的失敗,反而想到如何戮力報答。身為領導者,部下有所失誤、缺陷,能替他擔當,必定心懷感激,往後若領導他做任何事情,都會盡忠盡義。

老子說:“夫唯不私,故能成其私。”不想從別人身上取得東西,才是真正的大取。身為一位領導者,能夠時時心係大眾,要有“為大眾”的性格,如此才會使大眾心悅誠服、盡忠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