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之靈,也是萬能的動物,人不但有一雙萬能的巧手,人的雙腳能走遍天下,眼睛能觀四麵,耳朵能聽八方,尤其是人的頭腦和心靈,更能上天入地。所以,不是如基督教所說,隻有上帝才是萬能的,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萬能的!

人有無限的能量,例如能早能晚、能冷能熱、能飽能餓、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能多能少、能有能無、能貧能富、能榮能辱、能忙能閑,更可貴的是人能成佛,所以人要好自珍惜,不要妄自菲薄。不過,人雖然有無限的潛能,但對於“人定勝天”之說,我覺得,人不一定非要勝過天,人不但要和人和平相處,人與天也要和平共存。

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偉大,但是,一旦有了勝負之心,就如賭博會有輸贏:輸了,自己難過;贏了,別人痛苦——正如《法句經》說:“勝則生怨,負則自鄙;去勝負心,無諍自安。”人我之間有了勝負輸贏,爭執也就層出不窮,如果我們能真心尊重別人的偉大,能誠心擁護、成就別人,自然能化戾氣為祥和。所以,人不一定非要“勝天”,而是要“感動天地”;人和人之間也不必勝過別人,而要能“以德服人”。做人爭強好勝,未必成功;待人處世能夠“隻從柔處不從剛”,反而能獲得別人的尊重與愛戴。

現在社會上很重視“柔性管理”,因為世間上剛硬的東西不一定堅固有力,有時柔軟的東西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穿透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溫火可以融冰;乃至人體上堅硬的牙齒,也很易斷,但柔軟的舌頭卻不死就不爛。可見“剛”雖然不是絕對的不好,為人“剛直”有時也有其必要,但剛而銳的東西容易斫傷,所以佛教講“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柔性反而能夠持久。

溫和柔軟的力量和忍耐的力量一樣,都是其大無比,所以佛教指導人坐禪,目的就是要培養柔軟心。心地柔軟的人,才容易跟人融和相處;心性慈悲柔和的人,往往能製伏頑強於無形。

因此,人與人、人與天地之間,能夠和平共存、相互尊重最好,就像夫妻之間,彼此相愛尊重、相敬如賓,感情必能維持長久。所以做人不要太過剛強好勝,能夠發揮人性柔和、善良的一麵,過著柔性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生活。

·佛光菜根譚·

勝則生怨,負則自鄙;

去勝負心,無諍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