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有,財富、地位、能力、權力,甚至美麗,都沒有人能比得上。可是,她並不快樂,每天都鬱鬱寡歡,連一個喜歡和她談話的人也沒有。於是,她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贏得別人的喜愛。

    無德禪師告訴她:“如果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相處、合作,和別人一樣有慈悲的胸懷,講一些禪話,聽一些禪音,做一些禪事,用一些禪心,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了。所謂禪話,就是要說別人歡喜聽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幽默的話,說利人的話。禪音就是要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音聲轉為鼓勵的音聲,對哭鬧聲、粗聲、醜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有益於社會、國家、人間的事,就是禪事。而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聖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此後一改富家驕氣的作風,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也不再自恃美麗,更不再盛氣淩人,待人總是謙恭有禮,體恤關懷。很快地,大家都開始喜歡她、親近她、讚美她,她也因此成為了極有魅力的女施主。

    一個人要活出高尚的生活品質,首先必須做好“心靈環保”,也就是要“淨化心靈”。正如《維摩經·佛國品》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即是說,國土的清淨,主要取決於心的清淨。因此,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環保工作外,內心的環保淨化更為重要。平常貪欲、嗔恨、嫉妒、邪見等盤踞我們的內心,汙濁我們的心靈,所以我們要把心內的貪欲心改成喜舍心、嗔恨心改成慈悲心、嫉妒心改成包容心、懷恨心改成尊重心,隻要能將內心的惡念一改,所見所聞所接觸的事立刻就不一樣了。

    如何才能把心中的垢穢清理幹淨呢?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時我們掃地要有掃把,洗衣服要有清潔劑,甚至打仗也要有精良的武器,同樣的,要做好心靈環保,也要有工具、武器。如正見、正信、慈悲、智慧、忍耐、勤勞、友愛、奉獻、犧牲、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心靈就能清朗幹淨,就能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

    1992年,佛光山為提倡環保,在一年一度的信徒香會中,特別舉辦了“佛光山信徒身心環保淨化法會”,讓大家共同響應身心環保淨化運動,希望以內心的清淨,來影響心外的世界,使之淨化。在活動中,我提出了力行身心環保的十二大德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