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經》記載,有一次,舍利弗懷疑地問佛陀:“佛陀!十方國土都那麽清淨,為何唯獨婆娑世界如此汙濁肮髒?”佛陀說:“我住的世界,你們不了解。”說著就用足趾按地,霎時三千大千世界無良珠寶,無良莊嚴,整個世界變得清淨無比。舍利弗驚訝不已。一旁的螺髻梵王就告訴他:“身心清淨,依佛智慧,就能見到清淨佛土。”佛陀又說:“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心裏的清淨,能使外境也隨之清淨。

    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與“人”有關,人類可說是問題的製造者,所以,要處理環保的問題,有賴於每一個人的自我覺醒。除了珍惜大地資源,我們更應做好個人身心的環保,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麵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講髒話,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靈的環保。

    環境要靠大家來維護,同樣,社會風氣的好壞,生活品質的優劣,也與人脫離不了關係。我們常說要美化家庭、美化環境、淨化社會,其實如前麵所言,最重要的就是淨化每一個人的心。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所以,淨化社會要先淨化語言。有的人口中盡說些不好聽的話,甚至說髒話罵人,像廁所、糞桶一樣汙穢、肮髒不堪。我們每天所說的話,要讓人生起歡喜心,《諸法集要經》說:“常說利益言,令自他安樂。”又說:“常以柔軟語,愛念於群生。”對他人要慈悲,多說好話,不要吝於讚美,所言須能發人深省,提升道德,增加知識,這就是語言的淨化。

    有句偈語說:“麵上無嗔是供養。”世間最美的就是笑容,我們要多給別人笑容,時時以微笑來淨化麵容。另外,現在社會上流行進修美姿、美儀等課程,以培養行儀舉止的優美。除肢體動作的美感之外,我們更要美化自己的行為,如不亂殺生、不竊盜、不邪淫,都是行為的淨化。

    除此,食衣住行、舉手投足,乃至處事做人,都必須做自我的淨化。如三餐飲食,美味可口,為人之所欲,但粗茶淡飯,也能覺得別有滋味;衣服穿著,固然需要莊嚴整齊,但是即使老舊不光鮮,隻要清潔淡雅,也無不好;居住於深宅大院的房屋,固然很好,但窩在簡陋小屋,也能如天堂;出門有汽車代步,快速敏捷,若無車無船,也能安步當車。還有,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交往情真意切,接物至誠懇切。凡此,都是生活上的身心淨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