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愛護地球,需要“開源節流”。開源,就是開發佛法之源,開發自己的慚愧心、感恩心、歡喜心、感動心;而節流,就是節省金錢用度,節製貪欲心。如果我們能堅持傳統的修持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麵,恪守樸素、簡單的準則,生活日用越簡單越好,通過這種嚴格的修持,就能養成無欲、無求、無貪、無執的心境。

《雜阿含經》說:“心淨故眾生淨。”要讓地球繼續成為我們安居樂業的家園,從淨化心靈著手是不二法門。有清淨的心靈,才有清淨的眾生;有清淨的眾生,才有清淨的地球和清淨的人間。

萬法唯心所造,“心淨則國土淨”,佛陀手按大地,呈現的是他心中的清淨國土;在成住壞空的世間法裏,我們有的是不變的“真心”。身為有情識、有智慧的人類,如果人人發揮清淨心、慈悲心,並具備同體共生、尊重包容的理念,落實自然生態的維護,相信自然生態應可逐日恢複潔淨活潑的本來麵目,這才是地球之福,也才是人類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