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4月22日,總見全球各地展開“地球日”的各種慶祝活動。環保團體大聲疾呼“保護地球”,政治人物、企業界則不痛不癢地回應幾聲,一日過後就消聲匿跡。難道我們對地球就隻是“一日環保”?

    要具體響應、參與環保運動,首先每個人必須具有環保的觀念,養成環保的習慣,平時多說環保的語言,例如多說好話,促進社會和諧等。此外,舉辦環保會議,舉行環保講座,撰寫環保文章,獎勵環保人士等,都能喚醒和激勵人們的環保意識。尤其要“多管閑事”,將周圍環境乃至整個國家、地球,都視為“生命共同體”來愛惜,能如此,環保必定績效顯著。

    總之,環保要靠大家一起來,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環保生活,例如: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生活有規律,吃的、用的要適可而止,多了不用就是浪費。平時多到郊外去接受自然的空氣,不要一天到晚待在家中吹冷氣、看電視,不但費電,而且無益身體健康。

    再者,為了拯救地球,我們必須減低汙染,避免使用容易造成汙染的產品,如塑料袋、泡沫塑料和含鉛的汽油等,其中尤以塑料造成的公害最大。塑料本身是一種化學合成物,使用時即潛藏危機,用來裝盛食物,在高溫時,聚合劑的析出,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導致肝癌和昏睡等病症;使用過後,因其已非大自然的一分子,無法自然分解、腐化,以火焚燒,還會產生致癌的氯化氫毒,用土掩埋則萬年不腐。因此,有識之士選用家庭器具用品時,應當少用塑料製品,盡量選用可回收再利用的製品。

    其他具體響應環保運動的行為,除了前麵所言的家庭用水、用電要節約等,還有就是不要浪費消耗性的物品,如衛生紙等。我們購物時,要購買耐久而非隨手可丟棄的物品,如陶製茶杯、餐具,可換刀片的刮胡刀等;家庭用品可以到批發商那裏大批購買,或買大箱的洗衣粉、濃縮可稀釋的洗潔精,盡量減少包裝的浪費;優先選用可回收的玻璃和金屬容器等。

    在工作上,要盡可能回收辦公室的丟棄物,如信件、便條紙、影印紙、報紙、紙箱、鋁罐、玻璃瓶罐、塑料、X光片、電池、鐵絲、鉛、鐵、銅器……利用電子郵件取代信紙;公告或便箋盡可能采用傳閱的方式,以減少複印數量;文件盡量兩麵複印;學會捐贈廢棄的家具、辦公設備給需要的機構;所有這些做法,都是一種實際的環保行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