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為生命的存在與意義而奮鬥。因為,人活著不應該隻是追求屍位永存,生活也不能隻是為了三餐溫飽;生命的可貴,在於活得對自他有益,也就是要能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尊嚴。

    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在哪裏?如何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尊嚴?乃至生命的本質為何?生命的真相是什麽?這些都是提倡“生命教育”的重要課題。甚至當我們在實現自我生命意義的同時,如何與宇宙眾生、自然環境等外在因緣展現同體共生,彼此尊重、和諧地共存共榮,這都是生命教育所應涵蓋的範疇。

    生命教育是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然而在佛教裏,佛陀早在二千多年前宣說的“緣起法”,就已說明生命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佛陀以“十二因緣”說明生命的由來與三世輪回的關係,幫助我們解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佛教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緣起”、“中道”、“空性”等真理,都能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希望。

    人活在世間,就是因為有一條命,沒有命,也沒有身體,更沒有活動;因為有命,才有世界、才有人我、才有幸福、才有歡喜,生命的重要於焉可見。

    生命不僅僅限於人類,廣義來說,就是每一個眾生的心。例如,宇宙世間,山河大地、一花一草、一沙一石,甚至一件衣服、一張桌子,都有它的生命。一件衣服,不懂愛惜的人隻穿三個月就壞了;懂得愛惜它,可以穿上十年、二十年,它的生命自然比較長久。一張桌子,小心搬動,好好愛護,可能幾十年不壞;才買回來的新沙發,如果讓小孩子在上麵蹦蹦跳跳,不要幾天就壞了,它的生命也就等於死亡了。不過,這還是浮麵的,真正的生命是“心”,這是死不了的。因此,在大自然裏,到處都有生命,生命就在時間之流、空間之流,乃至情愛之流中,就看你用什麽樣的眼光去認識它。

    生命是可以鍛煉、創造的,在冰天雪地裏生存的人和動物,自然磨煉出堅毅忍耐的生命力。一株牆頭草,一朵路邊的野花,它們在狂風中展現雄姿,也可以看出生命的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