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時有個和尚叫佛圖澄。有一天他突然對自己的弟子說:“我要先行化去了。”又去跟非常重用自己的石虎說:“物理必遷,身命無常,貧道焰幻之軀,化期已至,茲逆以仰聞。”石虎突然聽到這個消息,非常吃驚地問他:“從來沒聽說和尚你身體有病,怎麽突然就說要故去了?”又連連表示讓他別死。佛圖澄說:“頭出頭沒,道之常也,緣分已定,非人能延。”說完這話就安坐而逝了。

    “惜生懼死”,可以說是有情眾生與生俱來的本能,所謂:“螻蟻都懂得惜生,何況是人?”人之好生惡死,如中國人所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英國哲學家羅素表示:“為了生存,其他東西都可以放棄。”印度詩哲泰戈爾更是謳歌:“我存在著,是一個永恒的奇跡,那就是生命。”

    所謂生命,其實包含生和死。生固然是生命,死也是生命;死亡並不是消滅,也不是長眠,更不是灰飛煙滅、無知無覺,而是走出這扇門進入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經由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裏,就如同現實的人間到處移民一樣,因此佛經對於死亡的觀念,有很多積極性的譬喻,例如:死如出獄、死如再生、死如畢業、死如搬家、死如換衣、死如新陳代謝等。

    死亡是任何人所不能避免的事,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死是一體的兩麵,生死在時間的長河中流轉、更替。誠如《戰國策》裏範雎說:“聖哲如五帝要死,仁義如三王也要死,賢明如五霸也要死,力大如烏獲也要死,勇敢如賁育也要死。”

    盡管生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千古以來,人類卻一直在尋求長生不死的方法。例如古代中國的秦始皇派遣徐福渡海尋找不死藥,漢武帝求助道家煉製長生丹等;在科技發達的今日,現代人則把頭腦動到“冷凍屍體”上,希望通過科技的幫助,獲得壽命的延長。

    據報導,在法國西部索米爾小鎮上,就有一名叫雷蒙德的男子,妻子於一九八四年去世後,雷蒙德就把她的屍體冷凍在地下室裏,幻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朝一日妻子能夠再次睜開雙眼。甚至他還希望自己死後也能被冷凍起來,以期將來可以被科技喚醒,重返人間。

    “冷凍屍體”是否能夠再度複活?以現代科學的神奇,未來也許真有可能複活。因為冷凍前與冷凍後,都是一個生命體,隻不過是通過科技讓他延長而已。但是通過科技把屍體冷凍起來,果真在數十年後又解凍複活了,試想,屆時你會習慣,你會快樂嗎?這到底是在替自己解脫呢?還是為自己找麻煩呢?這一切都是個未知數。不過,“冷凍屍體”在將來勢必為世間帶來極大的改變,這雖是拜科技之賜,其實也是人類自己的業力所造成。

    有一部電影叫《今生有約》,劇中的男主角便是在他活著的時候,自願當了朋友“冷凍人體”的實驗品,結果50年後解凍複活,卻發現親人不在、朋友已死,一切都改變了,世界再也不是他所熟悉的世界,隻覺物換星移、情隨事遷,一切都那麽陌生,那麽不習慣,因此在沒有人了解、沒有人可以談心的情況下,他內心的孤寂、落寞,真是不足為外人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