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吾人的生命不是建築在自己的身體上,而是必須仰賴士農工商、社會大眾的眾緣成就;失去大眾的因緣,吾人的生命就難以維係。尤其在眾多因緣當中,因為父母相愛,有緣結合,再加上我的業“因”和他們為“緣”,因此生養了我。所以,我們要研究生命從哪裏來,簡單說,生命是從因緣所生,人是從業感而來。由於我們的行為造下各種業,最後就會隨業而受報,所以生命就在“因緣果報”裏隨著業力流轉不停,這就是生命的去來。

    人,生從何來?死了又往何處去?宇宙人生是怎樣形成的?其實天台宗的“百界千如”說最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都具足“十法界”,每一個法界又都具有“十如是”,所以“百界”、“千如”都在我們的自心裏。我們的心,就時間來說是“豎窮三際”,就空間來說是“橫遍十方”,所以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宇宙萬有的根源,都在我們的心中。

    佛教有一部《大乘起信論》,就是要我們相信自己的真心。真心就如一塊黃金,把黃金做成戒指、耳環、飾物、碗筷等,甚至把它丟進陰溝裏,或棄置垃圾堆中,它的形態雖然千變萬化,但是黃金的本質卻永遠不變。正如一個人的生命,雖然在中陰身時不得不受生,已生不得不變老,已老不得不生病,已病不得不死亡,但是在生老病死的不停流轉中,我們的“真心”卻是圓成周遍,恒常不變的。

    所以,世界可以毀滅,而我們的真心不會毀滅:生命的形相雖有千差萬別,生命的理性則是一切平等。隻是凡夫在分段生死中,一期一期的生命因有“隔陰之迷”,也就是說換了身體就不知道過去的一切,致使千古以來生命之源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是生命本來就沒有所謂的起源、終始,生命隻是隨著因緣而有所變化,隨著我們的業力而相續不斷,因此,隻要我們對佛教的緣起性空、三法印、業識、因果等義理能通達明白,則“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即不問自明了。

    ·佛光菜根譚·

    四大五蘊的假合之身,孰能無病?

    生老病死的無常過程,誰能免除?

    無病之道無他,隻要證悟法身;

    無常之理好解,隻要去妄歸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