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活的,幾十億年來,它無時無刻不在變動著。早期的地球除了水,就是赤裸裸的巨大岩石,經過風、水、冰長期的侵蝕,有的形成了獨特的山嶽,有的磨蝕成平原,有的切割成峽穀。即使是巍峨高聳的山脈,也會由於自然因素的侵襲、分解、脫落而慢慢化成碎片,堆積沉澱,如同人類的生老病死一樣,等另一個造山運動到來再產生新的山脈。無論是山脈、丘陵、高原,都是如此形成、潰散、再潰散、形成的循環流轉。

2002年11月份的《聯合報》就曾報導,意大利西西裏島附近有一座沉沒170年的火山島,由於頻繁激烈的地震活動,可能會在不久重新浮出海麵。目前已有統領西西裏島的波旁王朝、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四個國家,宣稱擁有該島主權,意大利甚至已派潛水員到海中的火山頂插上國旗,希望在它一浮出水麵之時,就立刻宣稱其為意大利領土。

常言“青山不老,綠水長存”,事實上,如《八大人覺經》一開始即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萬事萬物沒有恒久不變的,緣生則聚,緣滅則散,堅硬如山石,也須曆經成住壞空的生滅過程。

岩石經過漫長風化形成土壤,土壤裏的成分又不斷混合、製造,才構成今日能創造生命的大地。如果將一撮土壤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土裏竟是一個熱鬧的大千世界,有機物、無機物、動物、植物、礦物;各種液體、氣體、軟的硬的物質,都在土裏忙碌地活動著。

世界知名的當代生物學家威爾森(Edward.0.Wilson)在《大自然的獵人》中寫道:

1克的尋常土壤,隻不過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起的分量,裏頭便棲息了100億個細菌。它們代表了成千個物種,而且幾乎全不為科學界所知……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非從顯微鏡觀之,誰又能相信?這些微生物肥沃了土壤,讓大地成為人類賴以為生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