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開關於月亮的遐思而以科學的眼光來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距離地球約38萬4千公裏,在天文學上算是相當短的距離。它也比地球小,直徑是地球的1/4,質量則隻有地球的1/80。受地球引力的影響,月球以每小時3680公裏的速度繞著地球運轉。最直觀的認識源自1969年7月1日,宇航員第一次登陸月球,於是我們知道月球隻是一片荒涼的岩石、坑穀和火山口,它沒有水,沒有空氣,它柔和皎潔的光芒,完全是太陽光的反射。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直至目前仍無適當的解釋,不過,科學家曾有過三種假設:一是月球是由地球分離出來的;二是月球原為太陽係的某個行星,被地球“捕捉”而成為地球的衛星;三是月球和地球以相同的形式同時形成。從月球岩石標本的研究結果來看,科學家們較傾向於第一種假設。

    太陽、月亮,以及周圍的星體,構成了離我們最近的宇宙空間。而這個空間,正是我們的地球在廣袤宇宙中的家;它給予了我們來自宇宙的最初的饋贈,使地球得以存在,生命得以誕生,人類得以延續。同樣,也正是它們的輪轉,帶來了四季變化、陰陽交替,也向人類提示了宇宙的規律和智慧。

    但是,大自然的力量浩瀚不可測,天空萬象也是瞬息萬變。《華盛頓郵報》於2002年11月19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觀察,證實有兩個超大黑洞同時存在於一個銀河係裏。這兩個黑洞將在數億年後合並為一個更大的超級黑洞,屆時定會產生強烈的重力波,整個宇宙都會受到影響。

    蘇東坡說:“自其變者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科學家所研究、發現的,無不在驗證佛家生滅聚散的緣起真理。

    所謂“真理”,必須具備必然性、普遍性、平等性、永恒性,世間任何人、事、物都在真理之中,不能違背真理而存在。真理是恒常如此、本來如此,即“法性法爾,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當初證道成佛的佛陀,也說他並非真理的創造者,而是真理的發現者,一切“法爾如是”,所以佛陀說“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佛陀也是依“法”而成佛。宇宙既是因緣所生法,就會有成住壞空的因緣關係,所以每到一定時候就會出現一些離奇古怪的現象甚或匪夷所思的巨變,也就不足為奇了。

    ·佛光菜根譚·

    月亮不一定要圓滿,殘缺也是一種美;

    人生不一定要擁有,享有也是一份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