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宇宙,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璀璨的星空圖。不過,那是離我們比較遙遠的“那個”宇宙,我們更熟悉的,是與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活更休戚相關的這部分——太陽係、地月係。這也是我們最早接觸到的宇宙部分。

    對地球而言,太陽是光與熱唯一的來源。太陽的直徑約140萬公裏,是地球直徑的109倍,它是一顆白熱的氣體恒星,表麵溫度約攝氏6000度,核心溫度更高達1500萬度。太陽不斷地燃燒,使得無數的氫原子碰撞、融和,轉換成氦原子而產生龐大、無以計數的能量。科學家估算,太陽每分鍾所釋放的熱量,約是60億乘10億再乘10億的卡路裏。

    由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非常遙遠,約有1億5千萬公裏,太陽光到達地球的時間約須8分18秒,而太陽輻射出的能量,地球大約隻收到二十億分之一,不過,光是這少許的能量,就足以使地球溫暖,讓生命生長,並給予大氣動能,產生各種天氣現象。

    在太陽周圍,有許多環繞著它運轉的行星,其中最大的有八顆: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緊挨著水星的是地表平均溫度為攝氏460度、猶如炙熱地獄般的金星。金星是我們在夜空中能看見的除月亮之外最亮、且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我們居住的星球地球,繞太陽一周須365天,約運行9億多公裏。其外的火星,其地表是暗紅色的塵土,遠看就像一顆“紅色星球”,實際卻因為大氣稀薄無法捕捉太陽熱能,因此地表平均溫度為攝氏零下53度。木星是太陽係中最大的行星,比地球大1300倍,其大氣層裏都是氨氣等有毒氣體。木星旁邊是第二大行星土星,它有著一圈由許多小星球組成的美麗彩環。天王星和海王星像一對雙胞兄弟,有許多相同的特質,如氣溫低、大氣由甲烷所組成等。除了這八大行星,尚有無數的小行星及環繞行星的衛星。

    這些行星各以不同的速度及軌道繞著太陽運轉,它們本身不會發光,僅能反射太陽的光輝,也因此我們才能看見它們。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具備生命生存的條件。

    太陽無私,普照大地,但因地球呈球狀,在它繞著地軸“自轉”時,永遠隻有一半能享受陽光,這受陽的一半是白天,陰影的一半則是夜晚。而在由亮轉暗、再由暗轉亮的過程中,並非驟然黑白分明、劃分為二。由於有大氣層的反射或折射,在黑白之間,便有了變化多端、朦朧美麗的黎明和黃昏。世界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人世間不也是黑白、好壞、美醜……都一半一半嗎?在一半一半之間也有所謂的“模糊地帶”,而且諸行無常,好的可能會變不好,壞的也可能轉好,世事沒有永恒不變的!

    地球的衛星月球則是另一樣對人類而言極為重要的星體。這顆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曾經激發許多文人雅士的靈感,留下無數浪漫的神話和詩篇,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都是流傳千古的中國神話。西方人則認為月亮以其柔美光輝沐浴大地,因而稱它為“夜之女王”。這些年來又有精神醫師研究,發現月亮的盈虧會影響人類的行為,如滿月會導致一些人心智狂亂,所以很多犯罪案子是在月圓時發生,而新月時犯罪率最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