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言為心聲”。但是人心是難以琢磨的,所以有些員工說的話也常常模棱兩可。有人主張“逢人隻說三分話”,同樣主張“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逢人隻說三分話”是對交情不深、關係不夠的人而言的,因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麵不知心,當然應該小心試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對交情深厚、關係密切的人而言的,既然大家親如一家,也就不需要互相隱瞞。

    其實,“逢人隻說三分話”時,已經含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意思。況且“三分”既可以是“三分流水七分塵”的“三分”,也可以是“天下隻有三分月色”的“三分”,就看到時如何拿捏了。當彼此尚不熟悉時,當然“未可全拋一片心”,等到互相信賴了,完全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同樣,“言無不盡”時,也不要忘記“逢人隻說三分話”,因為彼此雖然關係密切,但是有的話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或者引起他的嫉妒,所以必須有適當的保留,說三分留七分,那七分就心照不宣了。

    彼此有默契,才能聽懂話

    大家可能經常麵臨這樣的情況:“我明明聽懂了他的話,他怎麽還是不高興?”因為話裏通常包含很多意思,聽懂了表麵意思卻常常聽不懂言外之意。有時候,甚至不說話,隻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這當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沒有默契,要清楚對方到底說什麽,確實很難。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後,一天傍晚,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忽然,蘇東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語。佛印順勢望去,隻見岸邊有一隻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便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心領神會,不禁相視而笑。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當然,要達到蘇東坡與佛印這種心靈相通的程度,除了默契之外,還要有較高的智商才行。

    除了聽還要想

    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人們把指鹿為馬理解為不明是非、顛倒黑白,其實未必恰當。也許趙高隻是借此試探一下自己在朝廷的權勢究竟如何,其真正的話意是:“你們是服從秦二世,還是服從我?”我們嘲笑群臣不分黑白,其實他們才是真正聽得懂話的人。

    有一天,我搭出租車到某地。由於大路發生事故,所以司機改走小路。但小路蜿蜒曲折,司機不太熟,越走越覺得沒有把握,便停下來,問路旁一位老先生:“請問我要到××去,怎麽走?”

    老先生氣定神閑,不慌不忙地回答:“有路就可以走,多問幾次就會到。”

    這兩句話,我覺得十分有道理,同時又覺得摸不著頭腦。

    司機表示感謝,很有信心地向前駛去。

    我覺得很納悶,問他:“你知道怎麽走了?”

    他說:“知道。‘有路就可以走’,表示我走的路是對的。如果我走錯了,他會把手一揚,指向正確的方向。現在我走對了,他不必舉手,所以說有路就可以走,告訴我順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多問幾次就會到’,意思是後麵會有幾個比較複雜的岔路口,那時候一定要問路,不要亂闖。”

    經他這麽一解釋,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中國話如此簡單明了,兩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但聽者必須動腦筋才能聽懂。現在有些人隻聽不想,以致聽不懂話,實在是一種遺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