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如“看”話

    很難聽懂話,是作為中層幹部真正的難處。中國人說“不要聽他的話”,其中含有“中國話不能隻用耳朵聽”的意思,必須特別小心。中國人很少說“聽他說什麽”,反而常常告誡他人:“看他怎麽說。”也就是說,中國話不能隻用耳朵聽,應該配合用眼睛看。

    中國話聽起來含含糊糊,“看”起來清清楚楚。短短一兩句話,含意卻很深刻,所以“看”了之後,還要多想。如果不好好想,還是弄不清楚話意。也就是說,“看”話不能僅憑一雙眼睛去看,還要用“心”,才能夠真正看清楚,才能領悟“話中的話”以及“話外的話”。比如,一句“你看著辦吧”,究竟是“全權委托你”,還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這樣子,你自己收拾爛攤子吧”?短短五個字,足夠讓別人思前想後了。凡是耳朵聽不懂的時候,就要用眼睛看,還要動腦筋想。

    “心眼”要大,才聽得真實。“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兒”,就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對方有難言之隱,有說不出來的苦衷,有說出來反而彼此尷尬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不正當的心思去曲解。

    “隨便”並不隨便

    有些人常把“隨便”二字掛在嘴邊。請客吃飯時,總是說:“沒有什麽好菜,隨便吃點。”實際上菜肴卻十分豐盛。假如客人真的絲毫不客氣,大吃特吃,即使賓主交情甚深,主人也會不太舒服:又不是隻有你我兩人,當著我的妻兒,你也未免太隨便了!

    “隨便”的意思有兩種:一是“隨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認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隨便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相處的“藝術”。

    “隨便”——考驗你的誠意

    當你問對方要什麽,對方說“隨便”,意思是說:衡量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麽。其實,說“隨便”是不想為難對方,但是,如果你傻傻的真的“隨便”,對方會認為你輕視他。

    你請我吃飯,問到哪裏用餐,我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提議上豪華酒樓,萬一你認為那樣不值得,我豈非自討沒趣?不過我也不願意自貶身價,一開口就選擇普通餐廳,非但顯得土氣,對方也未必領情。最好的辦法,還是說“隨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認為拿什麽招待我最合適,進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調整自己所應表現的態度。你經濟拮據,隻能夠請我上普通館子,我照樣吃得高興,因為你夠誠意,我不在乎吃什麽;如果你手頭寬裕,豪華酒樓也請得起,卻隻請我上普通的館子,我就知道你不夠意思。

    甲和乙是好朋友,一天,乙到甲家裏做客,甲熱情招呼,順口問他:“喝點什麽東西?”乙回答:“隨便,隨便。”

    甲當然心裏有數:家裏確實有好酒,是留給上司丙的,現在當然不能拿給乙喝。衡量與乙的關係,決定泡一壺好茶招待他。

    乙見甲並沒有敷衍他,自然很高興,也知道自己在甲心裏的分量。

    正在此時,丙不期而至,明顯就是來喝那瓶好酒的。此時,甲該不該將好酒拿出來?如果拿出來就會得罪乙,不拿出來又會得罪丙。這種兩難的情況卻也難不倒深諳圓通之道的甲。

    甲對他太太大聲說:“我剛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瓶好酒藏到哪裏了?”

    甲的太太明白甲的意思,就大聲地回答:“我昨天收拾屋子,怕把它弄髒,特地藏起來了。”

    話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著好酒出來了,並準備了豐盛的下酒菜。乙和丙都很高興,當然,甲將危機巧妙地化解於無形,更是高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