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行為的第三特性是“愛講理”。比如:

一再流傳“讀書,要明理”。

強調“做人,要懂得道理”。

深信“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因而“理直自然氣壯”。

遇到爭執,總是“請老先生評評理”。

最受不了的一句話是:“你這個人怎麽這麽不講理!”

“愛講理”給管理帶來的困難

“愛講理”會增加管理上的許多困難,諸如:

理不易明,很難溝通——道理常常是相對的,究竟孰是孰非,很難判斷。如果什麽都要講道理,溝通就會很難。

各說各話,很難協調——任何場合,特別是公開場合,大都各說各話,隻帶嘴巴不帶耳朵,增加了協調的難度。就算帶了耳朵,結論也是各不相同。

固執一理,形成意氣——人難免有成見、偏見,但如果還固執,那就十分可怕。中國人“不執著”,但容易固執己見,甚至隻是為了麵子的意氣之爭。

立場改變,理隨著變——中國人重視立場,往往計劃時是儒家,執行時變道家,到了考核時,一副釋家菩薩心腸。而在位時是儒家,不在位時變道家,更為明顯。

理說得多,執行得少——有些人誤認為“溝通就是多言”,因而“說了一大堆道理,以致沒有時間真正去執行”。其實,“溝通”與“多言”完全是兩回事,要溝通,卻不多言,才是有效的溝通。

“愛講理”給管理帶來的好處

愛講理也會給管理帶來許多好處,例如:

讓他自己講——中國人愛講理,又常常認為自己說的才是道理,別人說的都不盡合理。在管理上隻要有辦法“讓他自己講”,他就賴不掉。

一切求合理——對中國人而言,管理即是“管得合理”。隻要小心警覺理不易明,隨時謙虛能容,而且力求合理,中國人自然接受。

理直氣就壯——不管他人如何議論,如果自己真的有理,便不必害怕,更不必計較。氣壯的意思是自己心安,並不是“壯起膽子和人家鬥氣”。

有理者得人心——有理的人終究得人心,而得人心者更容易顯得有理,所以“由情入理”,才是合情合理。隻要不存心討好,得人心是有理的有效證明。

有理約束人——有理就可以依據道理來約束他人,不過要先讓對方覺得不講理時,才施以約束,所以中國人說“法”的時候,喜歡連帶著說“合理合法”。

“合情合理”、“合理合法”,“情”和“法”兩者,都要把“理”拉進來,足以證明中國人最講道理。一切管理行為,不執著到合“理”的程度,不受管也合“理”地接受管理,那才是真正合乎中國人的“管理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