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一種曆程,起點是修己,終點是安人。每個人都應該從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過做人做事的具體表現促進大家的安寧。

    中層幹部可以在管理的曆程中,通過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職場中修煉自己,逐漸提高層次,完成修、齊、治、平的任務。

    美式管理是“我要-我成”的曆程

    現代化管理源於美國。美式管理脫離不了“我要-我成”的曆程(如圖1-10)。“我要”代表“目標管理”,“我成”代表“成果管理”。由我訂立目標,由我去執行,最後拿出成果來。若是成果和目標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達成或超越目標,就會獲得獎勵,否則就要接受懲罰,有時還會被裁換。整個管理曆程,充滿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精神,以“競爭”為手段,拿“數據”做標準,來分出勝負,判定死活。

    圖1-10  美式管理

    日式管理是“同生共榮”的曆程

    日式管理和美式管理剛好相反,他們所構成的,是一種“同生共榮”的曆程(如圖1-11)。“同生”表示一起進入公司的輩分,“共榮”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榮譽。同生要有同死的覺悟,培養出一生一死的交情,準備共同奮鬥,絕不臨陣脫逃。共榮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團體的榮譽,卻不計較個人的榮辱。整個管理曆程,充滿了“大和魂”的“愛團體精神”,以“一家人”為號召,“互助”為手段,以“不事二主”為標準,一致對外,奮戰到底。

    圖1-11  日式管理

    中國認為:目標和成果隻是管理的一部分

    達成目標不一定會得到獎勵;未達成目標,也不一定會被懲罰。而且,同樣是接受獎勵,內容卻並不一樣,有時高有時低,經常弄得人一肚子火氣。同樣受到懲罰,標準也不一致,有時嚴苛有時寬鬆,好像大家都在碰運氣。

    成果的評量,其實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時候,閉著眼睛業績也很高,這樣的成果,得來不費吹灰之力,有什麽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時候,竭盡全力業績依然不高,評量得再正確,又有何用?這充分證明成果評量,實在算不了什麽,至少不足以代表一個人的努力程度。

    目標和成果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充其量隻是管理的一部分。我們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觀念。同生隻是一種機緣,有幸一道進來。然而進來之後,就應該各憑本事,自創前程才對。怎麽可以大家綁在一塊兒,同歸於盡呢?一個人的成就,在於“同年之中我最行”,哪裏肯同年同倒黴呢?

    中國人樂於有條件地共榮

    共榮當然很好,不過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讓我沾一點光”。中國人講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沒有人願意,因為相差太遠,遲早會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棄,以求藏拙。沾一點光,表示相去不遠,稍微踮起腳跟,便能一般高,當然不能也不必過分辭讓。若是別人依樣畫葫蘆,也來沾我的光,標準依然如此,隻是稍微嚴苛一些。差不了多少,讓他沾光,說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讓他得利,反罵他要稱一稱,自己到底有幾兩重?

    同生共榮,中國人並不是不讚成,而是應該有一些彈性,讓各人自行斟酌決定。究竟要同生共榮到什麽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課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