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以“安人”為妥

    美式或日式管理並沒有什麽不對,中國人也大多能夠接受。中國人的包容性,使得我們不會排斥任何主張。我們的基本態度是既不讚成也不反對,反正說歸說,做歸做,你如此主張,未必就真的這樣做。中國人在美國公司工作,說的都是美式管理的話;在日本公司工作,說的都是日式管理的話。一方麵是入鄉隨俗,一方麵則是唯有如此才不會吃虧。而實際運作起來,調整來調整去的結果,大多都調整得很富有中國氣息。

    我們能夠同生共榮,也能夠“各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麽說都可以,同樣的怎麽做都行。反過來說,怎麽說都沒有用,也怎麽做都不行。

    那麽,中國式管理的意義是什麽呢?我們要不要對準目標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評量呢?其實,願不願意同生共榮,完全取決於我們“安”還是“不安”。安的結果是正麵的,而不安所帶來的則是負麵的影響。安的時候,中國人積極奮發,對準目標全力以赴,高高興興地接受成果評量,既照顧同年,禮待資深,也共享榮譽,大家樂在一起。不安的時候,對目標陽奉陰違,視成果評量為官樣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麽關係?怨都來不及,哪還分享、共享什麽榮譽?

    “安”的觀念,長久以來影響著中國人。這個字含意甚深,必須用心體會才能夠明白它的用意。作為名詞,多用“安寧”;作為動詞,可用“安頓”,而對管理來說,以“安人”為妥。

    “安人”必先“修己”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則無以安人。所以中國式管理,簡單說,就是“修己安人的曆程”(如圖1-12)。修己代表個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為中國人一方麵不喜歡被管,另一方麵不喜歡被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歡被管,就應該自己管好自己,這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理,常常抱怨這種人管不好自己還想來管人。也就是說,每一個人在管人之前,必須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應該修己。

    圖1-12  中國式管理

    修己安人看起來是倫理,同時也是管理。中國式管理的整個曆程,充滿了“倫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為原則,以“圓滿、圓融、圓通”為標準,各人立於不敗之地,發揮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謀求安居樂業,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造自己,而非改造他人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變他人。有人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別人。這種錯誤的方向,浪費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變員工,員工就會保持高度警覺,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麵偽裝接受,實際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變自己,讓員工受到良好的感應,自動地改變自己,更為快速有效。

    用高壓的政策要求員工改變,並不符合安人的要求,並非人性化管理,大家就會以不合理為由加以抗拒。

    作為幹部,你先求修己,感化自己的下屬也自動修己。雙方都修己,互動起來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