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5  對也會推成錯

    圖1-6  事實像是圓的

    “無可無不可”原則

    依西方二分法的標準,無可無不可根本就是是非不明、不敢負責、不願意明說的表現。受其影響,現代中國人不了解“無可無不可”,竟然也跟著鄙視起來。其實,孔子“無可無不可”的主張,是從“可”與“不可”這兩個極端的概念中看出第三個。中國式管理依據無可無不可的原則,凡是兩個概念都能夠看成三個,無形中又多了一種選擇,所以彈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其實就是“合”的效果(如圖1-7)。

    圖1-7  把二看成三

    例如西方勞資對立,員工是勞方,資本家是資方,雙方往往各執一詞,很難達成協議,更不容易建立共識。各說各話,劃“分”出不同的立場,然後討價還價才勉強和解,但是其中的問題仍然存在。

    中國式管理把二看成三,在勞資之外,看出一種“介”方,也就是媒介的意思。平時老板和員工之間的溝通,盡量采取間接方式,通過幹部的承轉,養成習慣之後,一旦勞資有不同的看法,自然也會通過幹部,讓老板擁有回旋的餘地,比較容易化解問題。不像現在這樣西方化,勞方遇有問題,都要與老板麵對麵直接溝通,弄得老板不像老板,失去應有的尊嚴,一氣之下幹脆關門不當老板,結果還是員工更加倒黴。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問題必須解決,乃是西方式的管理心態。在很多西方人看來,問題隻有“解決”和“不解決”兩種選擇(如圖1-8)。於是解決的視為負責、盡職、有擔當,而不解決的即視為不負責、不盡職、缺乏擔當。中國式管理,把二看成三,知道不解決不行,問題一直持續下去,終究有一天會惡化,以致無法解決,或者花費更高的成本。但是解決也不行,因為這個問題解決了,勢必引起其他的問題,甚至爆發更多、更麻煩的問題,到時候吃不了兜著走,豈不悔恨已晚?

    圖1-8  二選一

    在解決和不解決之道中,有一條“合”的途徑,稱為“化解”(如圖1-9)。中國人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在無形中既解決問題,又避免後遺症,或者把它減到最少的地步。“化”的功夫了得,是中國人的太極功法。看起來沒有什麽動作,實際上把所有問題都化解掉了,化到好像沒有問題要解決,這才是把二看成三的實力。

    圖1-9  二合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