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雲:“業不重,不生娑婆。”人到世界上做人,除了倒駕慈航的菩薩是乘願再來以外,凡人莫不是因業力而降生人間。甚至同樣是人,彼此也有高矮胖瘦、貧富貴賤、智愚美醜等差別,這都是業力不同所致。業,不是別人所左右,業乃自己身口意造作的結果,所以一個人造什麽業,就感什麽果,一切都是自業自受,此即“業感自招”,有四點說明:

第一,富貴由於喜舍心

榮華富貴人所追求;但富貴並非求來的,而是舍來的。所謂“舍得”,一個人肯得布施喜舍,就像農夫種田一樣,有播種才有收成。所以欲得富貴必先歡喜布施,有了喜舍的因才能獲得富貴的果。

第二,得失由於無常心

人常常容易“患得患失”,其實得失是自然的現象,因為世間無常,一切都在不斷的變異生滅之中,因此人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異滅,世間有成住壞空。欲得世界不變,這是不可能的;要想擁有的東西永遠常在,也是妄想。所以得失是由於無常,了解無常的道理,就可去除得失心,人生便得自在。

第三,貪嗔由於邪見心

一般人對世界上的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等“五欲六塵”,總是作種種的貪求,一旦求不得,便起嗔心,這是一種邪見。例如愛一個人,這是貪心,得不到對方的愛,便起嗔心,甚至“愛之欲其生,惡之就欲其死”。這種貪心、嗔恨,都是因為邪見所起,因為邪見,所以人間才會有“怨憎會”等種種的苦。

第四,迷戀由於愚癡心

有時候我們迷戀於聲色,迷戀於金錢,迷戀於外境,因此被聲色、金錢、外境所束縛,這都是愚癡所致。因為愚癡不懂因果道理,不知節製欲望,隻是一心迷戀、追求,所以人生的疾病,多是由於愚癡不明理所生起。“因果十來偈”說:“端正者忍辱中來,貧窮者慳貪中來;高位者禮拜中來,下賤者驕慢中來;瘖啞者誹謗中來,盲聾者不信中來;長壽者慈悲中來,短命者殺生中來;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六根具足者持戒中來。”從這首偈語知道,人間的貧富貴賤、生命的長壽夭亡、容貌的端正醜陋,都是有因有果,並非憑空碰運氣而來,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縱,而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