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專注一境”“照顧腳下”“活在當下”,就是一種投入。投入是高度的注意力,可以提高事情本身完美的程度,不致漏洞百出。各行各業都要投入,工作要投入,進退往來要投入;讀書也要投入,做筆記要投入,思考要投入。時時刻刻都要投入,投入才能獲得智慧的開展。“投入”的大用有四點:

第一,可以學習出人我巧妙來

一個人對於學習要投入,學習做人,就要學會彼此互動的分寸;學習做事,就要學得最有效率的做事方法。俗諺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同樣是學習做人,為什麽有的人能互動愉快,有的人卻頻生口角;同樣是學習做事,為什麽有的人進展神速,有的人卻明顯落後,問題就出在他的學習是否夠投入了。唯有投入才能提煉出其中的巧妙,一切應變合宜。

第二,可以服務出人我歡喜來

社會上有很多義工,不計報酬奉獻智力、體力為大眾服務,為社會帶來光明溫暖。許多人在自己的本業上,附加服務的價值,讓原本一板一眼的工作,更增添幾分色彩。在商店中,施予顧客親切的態度、問候,滿足所需,這是商店的服務;在醫院裏,給予病人安心的環境、話語,化解病苦,這是醫療的服務。凡事以服務為出發點,不以利益為優先考慮,自能從投入服務中得到歡喜。

第三,可以相處出人我尊重來

有的人生性勇敢,有的人性格柔弱;有的人理性冷靜,有的人卻是性情中人。人我相處要投入,投入對方的個性、對方的想法、對方的立場、對方的背景,才能站在互相了解的認知上彼此尊重。夫妻離婚、兄弟鬩牆、朋友反目、處眾不和,都是因為彼此不能諒解、不能尊重。隻有肯在人我相處上多用心投入的人,才能體會“尊重”是人我相處之道。

第四,可以體會出人我無間來

“體會”就是一種投入。古哲先賢體會的智慧法語,為後人指出一條為人處世、解脫真理的道路;作家用心投入,體會人與自然一體,展現“大塊假我以文章”的意境,這就是投入。投入,會體會出無自、無他、無怨親對立的“慈悲觀”;投入,會體會出無私、無欲、無利害得失的“平等觀”;投入,會體會出無彼、無此、無人我差別的“緣起觀”。

如何投入?有興趣就能投入,有歡喜就能投入,有責任感就能投入,有誠信就能投入。投入會心甘情願;投入會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