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必須麵對不同的人、事、物,一顆心也隨著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項、不同的環境,而產生不同的心念,影響我們的進德修業。所以在現代生活中,應該以五種心來處世,將這五種心落實在生活中,那麽人生就會更美好。何謂五種心:

第一,有反省的心則無過

一個成功的人,或古代的聖賢,都很重視反省的功夫,因為有反省才能發現過錯,有反省才能改過向善,有反省才能讓自己更進步。人在無形之中,往往會犯下無心的過失,有時還會造成遺憾。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而顏回自律“不二過”,也是反躬自省的成果;在佛教中,早晚課誦、靜坐,都是讓心處於正念之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此便不會輕易再犯錯。

第二,有謙虛的心則無驕

當一個人成功時,總會得意於自己的成就,也因此無形中產生了驕傲、驕慢的心態,目空一切,但這樣的心態,反而會讓別人看不起,所謂“謙卑在人前,所向盡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難行”。所以,懂得謙虛的人,知道感謝一切成就的因緣,感謝眾緣和合的成就,心中沒有驕慢之心,猶如成熟的稻子,稻穗愈飽滿,就垂得愈低。

第三,有感恩的心則無愧

一個人應該時時自忖,自己有何功德能生存於宇宙世間,接受種種供給,不虞匱乏?因此,每一個人都要抱持受恩的胸懷,感念世間種種的給予。感恩的人生才懂得付出,感恩的人生才明白富貴;感恩的人,就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個內心富有的人。所以感恩的心靈,是豐富的寶藏;感恩的習慣,是做人處世的榜樣。人,應該培養感恩的美德,時時心存感恩,心中自然沒有愧悔。

第四,有服務的心則無懈

世間不管從事何種行業工作的人,都有為人服務的機會,公司裏上司為下屬服務爭取福利,下屬為公司、為主管創造業績及利潤。社會上有的服務,必須要花錢才能獲得,但是有很多公益團體,有很多發心的義工,不計酬的大眾服務,而且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對待。如特裏莎修女在印度服務,贏得舉世尊敬;佛教在曆史上,駝標比丘長年為僧眾送單,從不間斷;施茶亭、廁所供來往旅客方便,或是點一盞燈,供夜歸人照明。有一顆為人服務的心,則不會懈怠。

第五,有正直的心則無邪

一個正直的人不會把自己的心分成兩半,不會心口不一,想一套、說一套,也不會說一套、做一套。內心沒有矛盾,才能夠擁有剛正不屈的精神力和清晰正直的判斷力;心中無邪念,自然過得心安理得,獲得他人的信賴。反之,一個人若心術不正,爾虞我詐,機關算盡,縱使可以獲得短暫的勝利,也會活在被拆穿的恐懼之中,不得自在。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反省之心待己,以謙虛之心待人,以感恩之心回饋社會,以服務之心服務大眾,以正直之心麵對一切,如此定能擁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