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一書裏講到,“修德”是實現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徑,一個人最重要、最基本的處世之道,必須要修德。那麽如何“修”呢?有五點意見:

第一,修身,其德真

儒家主張“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管兼善天下或獨善其身,首先要講究修身。修身,比方說一舉一動都要合乎禮儀,要能不失其莊重,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言”,你修身後,才能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真實修養的人。

第二,修家,其德豐

隻有修身、健全個人還是不夠,繼而要擴展到全家人,所謂“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上尊下敬”,要讓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甚至伯叔、妯娌之間都能相親相愛、相尊相敬。一家人和樂融融之外,並且敦親睦鄰、助人為樂,則積善之家自然德豐。

第三,修學,其德長

修身、齊家之後,還要造福鄉梓,讓我的這一村、這一鄉、這一鎮……甚至這一國,人人都能講究道德、講究信用、講究和睦、講究互助……欲得治國,必得自己具有德望才能服眾。德望來自學養,有真才實學及道德涵養,則“德高”自然“望重”。

第四,修世,其德普

現在是“地球村”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隻是力求自己的國家好還是不夠,應該把我的仁愛、我的道德、我的悲心、我的成就普及世界,讓普世的國家人民都能得到利益,如此德風自能遠播,德行自能普遍。

第五,修心,其德高

“國者,人之積;人者,心之器。”心是人的主宰,欲得普世的和平安樂,乃至個人的修身養性,必得從“修心”做起。心能夠關懷國家社會,心能夠包容宇宙世間,心能夠平等無私地懷抱法界眾生,則如日月光輝之普照大地,其德自然山高水長,自能與天地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