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麵對困境的時候,人們經常會被要求表現得更加堅強和強硬一些,不要輕易在困難麵前妥協和低頭,但是抗逆力並不代表個人就需要拿出強硬的姿態來麵對逆境,許多人在理解抗逆力方麵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抗逆力或者抗爭就代表著爭鬥和不妥協,就代表著一定要和阻礙性的力量進行殊死搏鬥,就要拿出全部的力量來克服逆境,打擊那些製造逆境的因素。但是抗逆力並不是一種蠻力,並不是一種盲目的攻擊性力量,而是一種有策略的抗爭模式。

    心理學家發現,很多人在壓力之下會做出與壓力截然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選擇,這是一種典型的逆反心理,比如當父母強製要求孩子必須做某件事,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孩子可能會朝著相反的方向去做,可能違背父母的意誌。對於人們來說,這種逆反心理可能是盲目的,帶有賭氣性質的,也可能是一種理智且清醒的反抗,很多人會依據壓力的程度做出合適的反應,他們會巧妙地運用相關策略來完成對逆境的挑戰與克服,而不是簡單地通過硬碰硬的方式贏得勝利。

    很多人因為愛而不得,就會采取一些極端的做法,比如想辦法報複對方,報複對方喜歡的人,或者通過自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沮喪和失落,懲罰自己的無能;很多人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時並不會退縮,而是直接選擇硬碰硬;有些人在麵對難以解決的難題時,一次又一次地使用同樣一種方式去嚐試,希望克服困難。

    其實,這些方法並不合理,這樣的抗爭也並不科學,真正的抗逆力是一種聰明的決策,如果真的愛而不得,那麽就要想辦法通過其他方式來贏得對方的信任,或者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獲得愛情的滿足。如果無法輕易打敗強大的對手,那麽就要動用策略和技巧,而不是通過蠻力和硬對抗來解決問題,設置一個更加巧妙的計謀,或者製訂一個出色的戰術,也許會是更為穩妥的方法。同樣,在麵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如果無法通過某一種方式解決問題,為什麽不想另外一種方法呢?為什麽不選擇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呢?

    著名的足球教練穆裏尼奧早年曾在葡萄牙國內執教一支弱旅利亞拿,當時這支球隊缺乏韌性,遇到強隊的時候往往很早就崩盤,有時候上半場還沒打完,球隊就會快速喪失信心。穆裏尼奧發現球隊的問題並不完全在於能力不足,還在於球隊的心態不夠穩定,一旦被人進球,就會變得焦躁不安,拚命發起進攻,想要在短時間內扳回一局,而這樣做常常會導致隊伍失去防守。

    一般情況下,一些教練也要求自己的球隊在落後時提升比賽節奏,加快進攻速度,甚至采取以攻代守的戰術,可是這樣就會增加失誤率,而且由於盲目強調進攻,導致防守漏洞擴大,隊員的體力流失也會非常嚴重,一旦無法進球,球隊就會陷入焦慮和沮喪之中。

    穆裏尼奧改變了這些戰術要求,他命令球員在球隊落後的情況下一定要穩住局麵,盡量控製住球,避免再次失球;再者,球員應當控製好比賽的節奏,而不是盲目提速,這樣有助於保持體力,通過頻繁的傳導球來消耗對方的體力,同時尋找撕裂對方防守的空間機會。為了保持隊伍的活力,穆裏尼奧會用掉所有的換人名額,換上一些未上場比賽的球員,然後借助他們充沛的體力提升比賽節奏,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個時候,他會要求整個隊伍壓上進攻,在最後20分鍾內解決比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