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問題往往存在於語言中,並非個體本身。簡單來說,當人們認為某個人身上具有一些問題時,也許隻是周邊環境與社會關係影響下產生的某一種結果,社會互動內化和體驗往往會產生這些問題。

    比如有些青少年身上存在逃避上學的問題,有些人厭倦工作,這些本身並不是什麽問題,而是因為周圍的人覺得這種行為是一個問題,當人們身上表現出來的行為與周圍的人的意識觀念相衝突,或者這些行為突破了傳統模式,以至於人們覺得這些行為破壞了規則。在麵對某些人“與眾不同的行為”時,周圍的很多人可能會缺乏承受力和接受能力,他們無法容忍這些行為。可以說,抗逆力是個體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因此打造一個有利的環境對抗逆力的提升很有幫助。

    因此麵對那些抗壓行為有問題的人,周圍的人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一方麵他們需要積極引導對方建立正確的抗壓模式、抗逆行為,周圍的人必須對他們進行更為積極的引導,要主動挖掘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和需求,然後建立起更強有力的聯結。另一方麵,周圍的人要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抗逆力,這是構建良好生活環境的關鍵。

    其中,家庭是個體抗逆力建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外在保護因子,因此家長必須做好親子教育工作,同時鼓勵對方與家人產生更密切的交往和互動,強化他們與親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結,這樣就可以提升家庭的抗逆力。

    而家庭抗逆力的提升方式多種多樣,比如促進家庭內部的互動,整個家庭應該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經常分享各自的信息和觀點,同時在溝通中保持寬容、和諧,允許不同的意見和建議,不僅如此,家庭成員之間應該互幫互助。事實上,這裏提到的家庭還可以適當進行延展,由於家庭關係往往需要建立在宗族關係之上,因此在打造和諧家庭關係的時候,需要注意與親戚之間進行互動,確保家庭與家族關係的平衡。

    打造家庭抗逆力還需要建立家庭儀式感,這是給予人們“家”的感覺的重要形式,許多人之所以缺乏抗逆力,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從家庭中獲得足夠的支持,而整個家庭也沒有保持一個和諧的、平衡的狀態。

    一般來說,家庭儀式感的建立非常簡單,比如記得每一個成員的出生日期,然後準時舉辦生日宴會,或者記得結婚周年紀念日,經常舉辦家庭宴會,或者大家一起準備年夜飯,一起慶祝孩子考上好的學校。對於一些重要的家庭活動和特殊事件,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這樣就會讓大家覺得這還是一個完整的、有愛的家庭,就會讓家庭成員感受到家庭的溫度。為了促進家庭內部的交流,家庭成員之間可以進行一些休閑活動,通過休閑活動來緩解家庭的壓力,同時促進家庭能量的再生、維持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

    家庭財務是一個維持家庭穩定與和諧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內部必須擁有一個健全的財務管理係統,而且必須對各項開支做出一個明確的規定,所有人對於金錢的使用都應該有正確的方法和態度,並且要確保各項開支能夠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幸福感,能夠讓家庭成員感到愉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