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精神病研究學專家林德曼博士認為很多人之所以患上精神病,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感情脆弱,缺乏強大的意誌力,常常在失敗和挫折麵前失去自信,最終引發精神上的焦慮和崩潰。因此他一直都主張保持健康的心態來克服心理壓力。

    在20世紀初的時候,德國人熱衷於獨舟橫渡大西洋,但是多數人都敗下陣來,林德曼認為這些人失敗的原因在於意誌力不足,自信心不足,遇事容易陷入悲觀,從而錯失更多成功的機會。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都形成一種思維定式,普通人無法橫渡大西洋。為了驗證自己的說法,同時也測試一下自己的意誌力,他決定親自橫渡大西洋。

    在航行中,不僅要克服暈船、無法忍受的孤獨、食物短缺、疾病幹擾、體力的巨大消耗,還要忍受惡劣的天氣以及無時無刻不存在的自然危機。事實上,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的18天時間裏,林德曼的承受力幾乎到了一個極限,當時他小船的杆子被強大的海風吹斷了,船舷也被大浪拍裂了一個大口子,海水倒灌進來,他不得不將船舵緊緊綁在腰間,然後拚命往小船外舀水。

    在這種困境下,他一直堅持了三天三夜,沒有吃過一點兒食物,也沒有合過一次眼。這樣的三天幾乎比一輩子還要漫長和難熬,他多少次都產生了放棄的念頭,甚至產生了幻覺,可是強大的信念始終支撐自己保持清醒和理性。他每次想要放棄時,就用手指用力掐胳膊,通過疼痛來提醒自己需要努力,一次次暗暗告誡自己“林德曼不是懦夫”,並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而正是因為始終保持強大的自信與信念,林德曼順利完成了這樣一次生命極限挑戰。

    在逆境中喪失自信是最致命的,自信的喪失無疑會讓意誌力快速下降,這個時候人們就很難在逆境中保持強大的動力了,他們會不斷提醒自己“我可能不是這塊料”“我比不上別人”“這已經是我的能力極限了”“我將會徹徹底底的失敗”“我就是一個失敗者”“我已經無能為力了”“這就是最終的結果,我什麽也改變不了”……當越來越多不自信的聲音出現時,個人將無法認真評估自己,他們會產生“我不行”的思維定式。這樣的心態對於抗逆力的提升非常不利,很容易摧毀個人的心理防線,導致人們在困難麵前突然崩潰。

    在逆境中,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負麵的、消極的情緒,比如焦慮、擔憂、緊張、恐懼、暴躁,這些情緒無疑會影響個人的行為,有的人對於逆境選擇不加幹涉和改變,任由情緒蔓延和積累,最終形成一些消極情緒的思維定式,這些思維定式無疑會讓個人的抗逆力變得更弱。

    心理學家曾經提出了7種常見的負麵情緒思維定式,比如主打憤怒牌的批評思維,這一類思維定式的具體表現就是將問題和責任歸咎到他人身上;主打嫉妒和厭惡牌的正義思維,一般表現為“不公平”的抱怨性思維;主打悲哀和鬱悶情緒牌的投降思維,這一類人一般都會自我否定、自我排斥;主打不安和無奈情緒牌的放棄思維,這一類人往往會強調“我做不好這件事”,他們對可能出現的結果不夠自信;主打恐懼和焦慮的憂慮情緒牌,這一類人的口頭禪就是“我不會”“我不懂”,他們對困難本能地產生恐懼心理;主打罪惡感和內疚的內疚情緒牌,這類人喜歡將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凡事都會強調一點“是我不好”;主打倦怠感的冷漠情緒牌,這一類定式思維往往表現出冷漠的、無所謂的態度,凡事都漠不關心,無論結果好壞都不會在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