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旅行者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發現隨身攜帶的水都隻有半瓶了,這個時候,他意識到了一點,這點兒水隻夠維持半天的路程,如果不能盡快找到走出沙漠的道路,自己最終就會渴死在這兒。由於處境艱險,他非常恐慌和害怕,不斷地提醒自己“隻剩下半瓶水了,估計也很難走出去了”。由於在逆境中失去了自信和希望,他最終徹底迷路,倒在了沙地上。

    另外一個旅行者也在沙漠中迷了路,他同樣發現自己的背包裏隻有半瓶水了,可是他拿起半瓶水後感到非常欣慰:“現在的處境的確有點兒糟糕,幸運的是我還剩下一半的水,這可幫了我不少忙。”由於對逆境保持正確的、積極的認知模式,這個旅行者堅持到了最後,順利走出沙漠。

    同樣是麵臨困境,但是兩個人對於所麵臨的處境表現出了不同的認知模式,第二個人選擇了以更加樂觀、更加積極的角度看待,他將逆境中的一些因子當成了正麵因素,“半瓶水”在這裏不再成為掣肘生存的不足因子,而成了提升生存機會的因素。

    由於認知的不同,雙方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人生的感悟也不相同,個人的精神狀態自然也不一樣。在麵對逆境的時候,不同的認知模式無疑會對個人解決危機的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有的人會坦然麵對,會表現出專注度和樂觀的精神麵貌,有的人則消極麵對,認為自己的一切行動都將是徒勞的。

    正因為如此,人們需要適當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早在兩千多年前,哲學家埃比克泰德曾經說過一句哲言:“困惑人們的不是事物,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作家詹姆士·艾倫在《人的思想》中則這樣說道:“一個人會發現,當他改變對事物和其他人的看法時,事物和其他人對他來說就會發生改變——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朝向光明,他就會吃驚地發現,他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人不能吸引他們所要的,卻可能吸引他們所有的……能變化氣質的神性就存在於我們自己心裏,也就是我們自己……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正是他們自己思想的直接結果……有了奮發向上的思想之後,一個人才能興起、征服,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不能奮起他的思想,他就永遠隻能衰弱而愁苦。”

    關於這一點,愛迪生就做了一個不錯的表率,1914年,愛迪生和自己的研發團隊一起研發留聲機,可是研發過程一直沒有什麽進展,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更是讓整個實驗室付之一炬,相關的研發材料、數據和器材都消失在大火中。他的兒子聞訊之後擔心愛迪生會受不了這種打擊,於是特意前來安慰他,出人意料的是,愛迪生並沒有顯得很悲傷,他承認大火帶來了很多困擾和麻煩,但仍舊平靜地對兒子說:“災難中自有大的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之殆盡。感謝上帝,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正是由於這份灑脫,由於這種出色的領悟能力,他在三個月後順利研發成功了第一部留聲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