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抗逆力,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但是很多人並沒有釋放這種力量,或者說某些人沒有找到釋放能量的缺口和機會,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去釋放這些力量。如果對抗逆力進行分析,就會發現它其實包含了幾個方麵的內容,或者說包含了幾種方法,這些方法是“堅持”“比擬”“補償”“升華”。

    “堅持”指的是個人在追求某個目標(這個目標必須合理)的時候,即便遭遇了很多挫折和失敗,也要堅持下去,並且通過加倍努力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直到目標最終實現。在整個抗逆力中,堅持到底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也是個人抗逆力的一個基本表現形式,是人們能夠正確應對生活壓力,正確解決生存壓力的關鍵。

    美國《時代周刊》總編查爾斯在成名之前,一直鬱鬱不得誌,每周辛勤工作也才能勉強得到6美元的報酬,作為一個普通責任編輯,他幾乎毫無地位而言,別人也勸他換一份工作。這個時候,他麵臨兩難的抉擇,要麽立刻放棄,從此退出編輯行業,要麽堅持下去,繼續夢想著成為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思考再三之後,他決定再給自己一個拚搏的機會,因此他選擇留在《時代周刊》,然後主動強化和提升自己,那個時候他每天都堅持工作13到14個小時,為了騰出更多時間學習,他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看的戲劇表演,而正因為懂得堅持,他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步步走上了《時代周刊》總編的位置。

    “比擬”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無法獲得最終的成功,那麽也可以將自己比擬成為一個成功者,可以將失敗的自己當成一個英雄來對待,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我的表現超過了預期”“我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強大”“做到這一步,我已經心滿意足”。通過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人們會獲得更多的自信。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在沒有獲得成功的滿足時,可以通過將自己想象成成功者來獲得更好的精神體驗,人們可以效仿一個成功人士的優良品質和經驗方法,從而確保個人的思想、信念、目標、言行舉止達到一個更適應社會環境的狀態。

    比擬其實還包含了一種生活態度,有時候人們與那些獲得巨大成就的人一比較,就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但是和那些更加失敗的人相比,或許自己所取得的那些微不足道的成就是成功的象征。筆記《行路歌》中有這樣一首詩:“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總不如;回頭一看,還有挑夫。”大意是說當人們在羨慕別人騎馬的時候,不妨回頭看一看身後,也許很多步行的人正羨慕自己還有毛驢可騎呢。

    因此比擬的核心不僅僅是自信,還包含了感恩的因素。每個人都要心懷感恩,要對生活懷有熱情與愛,不要總是活在和別人的比較當中,當一個人羨慕他人的鞋子比自己的要漂亮時,或許更應該看一看那些沒有鞋子穿的人;當沒有鞋子穿的人羨慕別人可以穿鞋子時,更應該看看那些沒有腳的人;當那些在意外事故中失去雙腳的人羨慕他人的健康軀體時,應該看一看身邊那些因為意外事故而去世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