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的很多地區、河南商丘、江蘇徐州以及山東等地,人們喜歡將調皮且經常搗亂的孩子稱為“熊孩子”,在生活中,熊孩子往往令父母頭疼。熊孩子往往不聽話,頑皮,不喜歡讀書,缺乏責任心,沒有危機意識,而且不守規則,他們更像是一些魯莽的生活探索者,常常會因為不守規矩而做一些不被允許的事情,會因為不服從管教而四處搞破壞。而在教育熊孩子的時候,父母們有時候由於情緒受到影響,容易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手段,對他們來說,對於乖巧的孩子可以使用溫和的、激勵的教育方式,而對於熊孩子,則要更多地動用強迫手段和一些粗暴的方法進行教育。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熊孩子進行打罵成了很多父母的第一教育法則,他們認為這樣才能阻止孩子進一步偏離人生軌道,這種思維無疑造就了一大批“虎爸虎媽”。其實,很多熊孩子的性格偏於外向,為人也比較樂觀,抗壓能力也許要比那些內向害羞的孩子更強一些,但是不合理的棍棒教育,導致孩子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

    比如一些孩子經常在家裏搗亂,在外麵還要闖禍,因此父母采取打罵的方式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這樣的懲罰方式不僅沒有讓孩子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反而會讓他們產生“用拳頭解決問題”的想法。很多心理醫生發現,那些經常遭受棍棒教育的孩子在人際關係處理方麵非常糟糕,在麵對社會壓力時也顯得非常急躁,他們沒有足夠的耐心靜下心來解決問題,而是常常付諸拳頭和暴力。

    在一些青少年暴力事件中就可以窺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家庭暴力,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無疑給孩子造成了陰影,並且使得他們缺乏自控力和抗壓力,遇事容易產生仇視心理。尤其是與人發生糾紛時,他們沒有耐心承受他人的非議,沒有足夠的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更多時候會通過粗暴的方式達到目的。

    比如很多熊孩子在小學時期就會欺負同學,表麵上來看,他們的膽子很大,但其實這樣的人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加脆弱,他們在麵對人際關係的糾紛時,根本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隻能選擇用暴力手段來解決。曾經有報道說,有個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老師批評了幾句,就在放學之後一把火點燃了教室裏的窗簾布,這也是典型的抗逆力低下的表現,在麵對老師的指責和批評時,他們無法承受以及轉化這種壓力,隻能寄希望於暴力行為。

    另外一些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懲罰後,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根本不被認可和關注,認為自己沒有什麽價值和能力,認為自己是父母的累贅,這種強烈的自我否定會讓他們進一步降低對外界刺激的免疫力。很多被父母經常打罵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逃避責任、自我否定、自我貶值的情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也缺乏責任心,遇事喜歡逃避,喜歡先給自己找後路,喜歡將問題看得更加嚴重,而很少會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