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麵對困難時,往往會產生拖延和逃避心理,由於覺得自己沒法克服困難,沒有辦法戰勝挫折,無法從失敗中崛起,他們常常會采取一些消極躲避的方式,“過一段時間再做”“過一段時間再去處理”“是否可以拖到明天”。當逆境感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人們往往會尋求時間上的空隙來爭奪喘息和逃避的機會,而這些消極的處理方式對於個人的自信和執行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在解決困難或者處理各類難題時,人們往往需要更加堅定的意誌力,而這一方麵來源於自己的意誌力水平,另一方麵取決於個人對意誌力的控製。一些意誌力很強大的人即便麵臨巨大的壓力,也會想方設法告訴自己一定要完成這件事,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者爭取盡快解決問題。

    可是意誌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遇到某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時,第一天人們可能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第二天人們依舊會保持強大的執行動力;到了第三天,可能會告訴自己“適當做一點兒妥協不知道行不行”;到了第四天,人們可能會開始動搖,認為自己沒有必要也不太可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多數情況下,時間會消耗一個人的耐心、信心和毅力,並導致個人的行動思維變得更加脆弱。

    很多時候,逆境感來源於拖延,來源於個人的自我縱容,他們會本能地將壓力分擔給時間,“我還有好幾天時間處理這件事呢,不用太著急”“大不了這件事再拖幾天,我想總會想到辦法的”“這件事又不用現在去麵對,還不如晚點兒再說”,當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自己後退時,他們抵抗壓力和解決問題的意誌力往往也已經所剩無幾了。當個人認為時間的推遲會衝淡逆境感的時候,往往並沒有意識到時間對個人意誌力的腐蝕作用,因此想要徹底消除這種負麵影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自己的行動設置一個時間,時刻提醒自己應該在什麽時候結束所有的“折磨”。

    許多人在製定工作目標時會設定一個執行期限,到了期限之內,人們必須順利完成相關事項。而在消除逆境感和解決困難時,很多人也會通過設定期限來提升自己的執行意識,保持良好的執行狀態。麵對一個難度很高的任務時,如果員工回複老板說“我會盡快完成這個工作任務”,往往意味著他可能會形成拖延,或者說會將時間拖到理論上可行的最後一天。當員工回複說“給我三天時間,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結果”,這樣的回複往往充滿了對克服困難的信心,往往表明了個人強大的毅力,而事實上,多數人都會在三天期限內兌現自己的諾言。

    許多人往往害怕做出承諾,一方麵是出於逃避壓力的心理,他們擔心自己無法完成任務;另一方麵則是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履行諾言,害怕自己的個人形象受到影響。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更願意給出一個模棱兩可的時間,可是在尋求自救方麵,這種自欺欺人的騙術並沒有什麽實際效果。人們需要表現出更加堅定的、認真的、自信的一麵,要敢於接受時間設置帶來的挑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