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認為人們天生就具有一種特殊的心理傾向,他們始終都希望自己所向往和追求的東西能夠順利得到滿足,覺得自己期待的東西一定會實現。這些期待中的事情和欲望得到實現之後,人們的積極性就會得到強化,甚至產生一種“我比任何人都要強”的自我感覺。可是如果自己的期待沒有實現,那麽往往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其中期待越大,失落感也就越強,一旦人們遭遇的失敗和打擊超出了個人的承受能力,就會引發一些消極的情緒,並且對個人的思維和行為產生很大的負麵影響。這個時候,人們會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失望,甚至是絕望。

    在戀愛中往往就是如此,當人們愛一個人而不可得的時候,當一個人失戀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失落感和逆境感。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在失戀之後會迅速遭受重大的打擊,會產生強烈的挫敗感,並且會產生一種“我的世界突然崩塌”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無疑會讓個人進入一種情緒失控的狀態,理性思維會慢慢失控。

    不僅如此,當個人遭遇失敗的第一波衝擊之後,往往會受到“力比多定向機能”的影響,力比多定向機能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機製,主要是指個人的大腦一旦被某一個想法占據,就會不斷對這個想法進行合理化,而且會立即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與此同時,力比多定向機能會想辦法排除另外一些或許更合理的想法對這一想法的製約以及平衡的能力。

    這種奇怪的心理機製形成於遠古時代,那個時候原始人由於缺乏更先進的生產資料和工具,無法應對大型猛獸的威脅。為了幫助自己更好地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人類的大腦選擇了一種非常奇特的逃避方式,那就是故意摒除掉那些與解決危機無關的心理機能,比如仁慈、恐懼、拖延等特質,而強化自己的勇氣和行動力,把自己當成無所不能的超人。

    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社會的發展,力比多定向機能仍舊會影響大腦的思維模式,當人們產生某種情緒或者想法時,就會不斷強化它們,並且屏蔽其他的思維選項。顯而易見的是,當一個人產生某種負麵情緒或者負麵的想法時,就會強化它們的負麵影響,並且不會認為自己的相關思維是錯誤的。而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壓力會不斷累積,從而逐步將自己推向逆境狀態之中。

    這就是為什麽很多失戀者會沉溺在痛苦中不可自拔,甚至會出現抑鬱症,並引起自殘、自殺等行為,當人們認定自己非某人不娶或者非某人不嫁的時候,整個心思和想法都在為這份執著做掩護,任何有關遲疑、質疑和否定的想法都會被屏蔽掉,這個時候他們就可能會為自己的錯誤選擇埋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