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射擊選手馬修·埃蒙斯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運動員,早在他登上奧運舞台之前就是奪冠的熱門人選,可是他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的表現,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在那一屆比賽的決賽場上,馬修·埃蒙斯一連幾槍都發揮出色,到最後一槍時,他的分數已經遠遠超過第二名,以至於美國的評論員甚至認為這一槍隻要打上靶子,那麽金牌就是埃蒙斯的囊中之物了。但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埃蒙斯的槍和所有人開了一個大玩笑,最後一槍竟然打在了別人的靶子上,結果隻能將金牌拱手讓人。

    這樣低級的失誤讓他備受煎熬,錯失金牌的遺憾,以及來自國內媒體的嘲笑和批評,讓他不堪重負,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他隻能勤奮練習,將希望寄托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命運再一次捉弄了他,在決賽最後一槍時,他隻要打出一個中等分數就可以獲得金牌,但是這一次頂著重重壓力的他再次失準,隻打出4.4環的成績。

    再次與金牌失之交臂的埃蒙斯幾乎心都碎了,比上一次更加難堪的是,這一次全世界的媒體都在為這樣的失誤而歎息,同時有關埃蒙斯心態不好的報道層出不窮。在麵對這些壓力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將目光瞄準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沒想到末槍驚魂再次上演,在領先對手的情況下,他的最後一槍再次失準,而這一次,他不僅失去了金牌,而且連銀牌也沒撈到。

    接二連三地在同樣的地方摔倒,在同樣的問題上犯錯,在同樣的壓力麵前失去理智,埃蒙斯徹底崩潰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的心態問題,由於缺乏在逆境中崛起的勇氣和能力,他最終被第一次失敗拖垮,他已經害怕麵對競爭了。

    一般來說,一個人在競爭中失利,主要有三個方麵的因素,首先是能力不行,即個人自身的競爭力不具備優勢,自然難以在競爭場合贏得更多的機會和生存空間;其次是心態不好,心態往往影響個人的狀態,當一個人不夠自信,對競爭對手產生恐懼,或者對競爭產生逃避心理時,往往會表現出懦弱的一麵;再者就是外在因素對自己不利,由於外在因素的幹擾,很多人在競爭時會落入下風,從而遭遇挫折和失敗。而無論是哪一種因素,最後可能都會演變成為心態問題,即人們對於自身的失利耿耿於懷,並且會進一步壓製自己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在失利中吸取經驗教訓,要懂得避免在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此外,還要保持對失敗的承受力,這種承受力包含了對失敗的寬容,既不要過度解讀失敗,更不要將其當成自己的人生定義。很多人都有“Loser(失敗者)”思維,隻要自己在競爭中麵臨失敗和挫折,就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行,認為自己比不過別人,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戰勝別人。他們的信心被徹底擊垮了,麵對對手的進攻,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勇氣和信心做出回應。擁有“Loser”思維的人往往經曆過失敗的打擊,他們會以一時的成敗來定義自己的能力,會以一時的挫折來評估自己的人生,“我注定是一個失敗者”“我無法獲得勝利”“我不會擊敗對手”,他們會將自己的衝刺失敗定義為整個人生的失敗,而這顯然過於片麵和消極,而且對自己也是非常不公平的,人們應當盡量避免在競爭中徹底被摧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