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機製,而每一種心理機製其實都是個人行為的一種展示,也彰顯了個人行為的某種動機,更確切地說,這些心理機製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功能主要是為了解決適應性問題。這是進化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發展,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機製,而這些心理機製無疑會解決各種生存問題。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抗逆力的形成實際上也和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可以說這是一種為了解決生存的適應性問題進化而成的心理機製,是麵臨生存困境時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生存困境是伴隨著人類意識發展的一種必然現象,當人類對於生存困境的知覺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的時候,人們的抗逆力也會不斷增強。

    在人類發展早期,人類的抗逆心理是被動的,也是不穩定的,隻能對生存困境進行盲目的、消極的修複和應激,這時候,人類的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都偏低。隨著外界的反複刺激,經過反複的錯誤嚐試,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人類的高級心理機製開始出現,在反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掌握了一定的生存規律,認清了擺脫困境的需要、目的和方法,這個時候抗逆心理從被動承受變成了主動改變的形態。

    比如早在遠古時代,人類生活在一個猛獸橫行的自然環境中,根本不具備太大的先天生存優勢,猛獸的出現威脅著人類,並讓人類的生存範圍與空間受到嚴重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味退縮和害怕肯定是不行的,為了確保自己不會在困境中喪失生存的勇氣,人類不得不進化出更為強大的心理,不得不嚐試著在逆境中提升自己的承受力與抗壓力,這是確保種群延續並提升生存概率的方法。

    而在進化的過程中,人們的抗逆力一開始是盲目、消極且混亂的,有時候他們會選擇和猛獸硬碰硬,或者在掙紮幾下之後幹脆坐以待斃,麵對猛獸的尖牙利齒,麵對強壯而野蠻的身體,人類基本上處於被動姿態。可是在與猛獸鬥爭的過程中,人們慢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人類的思維方式也不斷進化,這個時候,他們開始總結規律,開始思考更為有效的方法,比如設置陷阱,比如聯合眾人的力量,比如利用木棍製作長矛,或者擊打石頭來製作鋒利的攻擊性武器,他們還掌握了一些動物的生存規律和行為模式,然後成功地製定出了更加高效的圍捕策略。這個時候,人們在麵對猛獸的威脅時,開始變得主動,並且能夠有效做出各種成功的抗爭。

    一個主動的、正確的、理性的,對整體情況有所把握且製定了合理解決方案的抗逆方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抗逆力,因為這才是積極的、正麵的,具有向上、向前的力量,它具有一個完整的模式和正確的方向。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化,這種自我保護的模式也逐漸流傳下來,但是總體的模式還是大致相同的——人們會逐漸從盲目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主動思考和製定各種應對策略,會思考各種科學的、合理的方法。這也是個人抗逆力成長的一個基本流程,或者說是個人抗逆力得以形成的一個方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