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記者聽說有些職業技術學校中存在一些問題少年,這些問題少年身上出現了一些嚴重的行為問題,如曠課、拉幫結夥、暴力侵犯,他於是隨機采訪了某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可是隨著采訪的進行,他發現多數學生並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樣——正在變成一個壞孩子。同其他正常的高中學校一樣,隻有一部分人出現不服從管教的問題,很多人還是能夠有效抵製外來不良風氣的影響。

    比如李某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從小缺少母愛,加上父親平時忙於工作,使得他變得非常內向,不愛說話。由於成績一般,父親隻好將他送到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有人對他父親說,職業學校是一個大染缸,孩子進去了往往會學壞。可是三年時間下來,李某並沒有學壞,而且掌握了出色的機器維修技術。

    小韓也是這家學校的學生,他的父母都是工薪族,常年在東部沿海城市務工,小韓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職業技術學校裏,放暑假的時候,其他同學都回家了,他卻選擇留校幫看守學校的大爺管理學校的資產,以便掙取一些生活費。小韓的學習成績並不算突出,但是很懂禮貌,而且獨立生活能力非常強,完全不像什麽問題少年。

    小娜是整個學校裏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她是一個孤兒,從小被寄養在伯父家,由於伯父家條件不太好,她沒有選擇上高中,而是進入職業技術學校上學。按照她的理解,自己在職業學校裏可以盡快學到一些生活技能,諸如機電、機床、縫紉之類的技能,這樣就可以快點兒掙錢,減輕伯父一家的生活負擔。很多人擔心小娜會在學校裏學壞,甚至成為問題少女,可是直到快畢業,小娜始終表現出超出同齡人的自律和成熟,她的成績一直都非常優秀,而且還掌握了縫紉技術、紡織技術和機床操控技術,學校於是推薦她去廣州一家大型服裝公司上班,工資待遇非常不錯。

    記者發現在同期的學生當中,很多人都不像外界誤解的那樣,他們也許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可是在個人的道德行為方麵並沒有表現得低劣不堪,相反,很多學生表現得更加自立,更加善於自我保護。

    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心理學家諾曼·加梅齊(Narmezy)就曾深入一些問題家庭進行調查,特意對那些生活在充滿罪犯、毒品、精神疾病、家庭暴力的擁擠生活空間的環境中的青少年進行調查和分析,發現孩子抵抗不良環境侵蝕的能力明顯被低估了。比如,他發現許多父母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但是孩子與患精神分裂的父母一起生活時並沒有患上精神疾病,他意識到這些孩子身上具備某些抵擋不良因素傷害的能力,這種能力在心理健康方麵所起的作用比人們以前想象的要大,而這種能力就是抗逆力。抗逆力是個人在逆境中所表現出來的做出正麵的、建設性的選擇和應對策略的能力,或者說是潛能以及特質。

    之後的很多心理學家也對此進行研究,發現很多孩子生活在高危環境中,可是卻具有某種抗壓能力,這些抗壓能力可以保證孩子與不利環境進行互動,並且能夠在危機和挫折麵前保持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避免遭受身心障礙的危機。

    諾曼·加梅齊當時將這些抗壓特質簡單地歸納為三項保護因子:積極人格特質的建構、家庭支持係統的建立、社會支持和外在資源的建構。他的觀點為抗逆力相關理論的研究做了充足的鋪墊,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有關抗逆力的觀點與闡述逐漸豐富,最典型的包括兩種。

    第一種是抗逆力的三種形態:

    克服艱難的能力,這裏是指個人憑借內在的信念和身體免疫機能等自我係統來化解危機;

    克服壓力的因應能力(適應與應變能力),即個人在麵對壓力時避免受到傷害的適應性行為;

    創傷複原的能力,這種人具有克服挫折的成功經驗,或者具有心理康複的能力以及建構成功的因應能力,能夠恢複心理健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