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建立共識要靠第三者,第三者不能是領導也不能是幹部。是領導的話,則領導太霸道了;是幹部的話,那領導會覺得很委屈。當領導太相信一個幹部的時候,幹部會被寵壞,最後會蒙蔽領導,搶奪領導的地位。領導也不可以不相信幹部,否則將無人可用。

    建立共識,不是要全員統一思想,一個領導要使上上下下看法都一致,是不可能的。領導的時間有限,精力有限,隻要能夠跟最高級別的幹部多打交道,建立共識,就算是成功的。統一集團的創始人高清願認為,他最大的成就是他的高級幹部能與其達成共識。

    一個領導會不斷地去考驗他的幹部,看看是不是已經建立共識,如果還存在分歧的話,就要想辦法去整合。王永慶在這方麵花了很多的時間,在他的團隊裏,從來不講“業績”這兩個字。王永慶認為,業績不是講出來的,而是自然產生的,團隊管理得好,自然有業績。王永慶不強調業績,而重視三個方麵:

    第一,他希望跟下屬有相當程度的共識,這樣步調才會一致,不會有分歧。

    第二,他要求下屬不斷地改善,堅持不懈,但不具體要求他們幹什麽。

    第三,他要求下屬嚴格執行他的命令,不得有絲毫馬虎。

    道理周全,無所謂對錯

    一個團隊要達成共識,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言論自由。西方人提倡言論自由,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對”與“錯”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方麵,不是對的就是錯的,反之亦然,所以他們的真理是越辯越明。而在中國,真理是越辯越糊塗,因為在中國沒有絕對的對錯。一件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隻要立場不同,那麽表達出來的言論也就會不一樣,並且同樣能夠自圓其說。

    中國人的道理是很周全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在同一時間把所有的道理講完,你說到一些道理時,有人就會拿另一些道理來攻擊你。實際上,在中國社會,某一個人讚成另一個人的觀點,並不意味著是對其觀點的完全認同和肯定,而是因為前者能感覺到後者對他的友善而予以的支持,這是一種道義的表現。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