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管理當成一種控製和領導,但是管理本身就帶有服務的性質,“管”是監督和控製,“理”代表了指導和服務。對於管理者來說,指導員工做正確的事及正確地做事,這就是“理”,而這種指導離不開最基本的一些服務措施。優秀的管理者往往懂得將員工當成團隊的主人翁,將員工當成推動團隊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為員工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這種服務主要在於對員工工作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為了提升員工的執行力,保障員工的工作狀態,管理者可以適當保持服務的姿態,經常向員工提出各種問題,了解相關的執行狀況:

    ——工作進展得如何?

    ——你準備或者正在學習一些什麽?

    ——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麽?

    ——你有什麽困惑和疑慮?

    ——我能幫你做些什麽?

    ——作為一個幫助者,我做得怎麽樣?

    這些問題代表了一種良好的溝通姿態與服務的意願,管理者可以通過提問來了解員工需要什麽,自己能夠做什麽,以及自己應該怎麽去做。許多人認為好的管理就是一種服務,而服務需要做到以人為本,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每一個員工的特點,然後針對這些特點進行合理安排,讓每一個員工都可以在最合適的崗位上創造價值。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還要求管理者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工作狀況、生活狀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搭建專業成長的平台。此外,真正好的服務態度在於將員工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對待,將員工遭遇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來解決,對於員工所麵臨的問題要感同身受,然後盡量提供幫助。

    真正的服務是全方位的,而為了確保服務到位,就需要設定嚴格的服務製度和服務機構。比如,一些公司規定定期給員工進行健康體檢,那麽相關的服務製度就是定期體檢的規定,而相關的服務機構就是公司內部的體檢室和醫療室;一些公司規定以後每周都要開設心理輔導課,那麽這個規定就是服務製度,而開辦的心理輔導班就是一個服務機構。總而言之,隻有在製度上、組織機構上為員工創造更大的便利,他們才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