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成員們都缺乏歸屬感,那麽團隊本身就不具備太大的凝聚力。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工作,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們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利益,而不是優先考慮團隊的發展。這種想法和態度使得他們的執行意識、執行能力大打折扣,因為他們不會主動去完成任務,更不會做一些職責之外的事情。

    許多管理者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明明員工的工作能力很強,可是他們的工作效率並不是很高,而且對團隊內部的事情不那麽熱心,做事總是收著勁兒。這就是缺乏歸屬感的重要表現,員工並不會全身心地為工作付出,團隊的發展不過是獲取個人利益的一塊墊腳石,隻要是和個人利益無關的事,他們通常都不會去做。

    要想改變這種現象,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提升員工的歸屬感,這樣員工才願意全身心地為工作付出,才願意將團隊內部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對待。麗思·卡爾頓酒店公司前總裁霍斯特·舒爾茨是這樣定義領導力的:“領導就是創造一種氛圍,在這樣的氛圍裏組織裏的人都想成為組織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為這個組織效力。人們有成就感,而且有目標感。員工必須確定目標,而不隻是工作。如果你看到員工隻是在履行職責,你就會把他們當成一個東西來看待。我們發現員工最感到滿足的事是感覺自己是組織的一部分,感覺到上司的信任,從而參與決策並貢獻才智。每個人在他們特定的領域都是知識工人。”

    人們通常都會提到“主人翁意識”,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提升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或者應該讓員工感受到自己就是團隊內的“主人翁”。想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需要把握好做事的分寸和原則:

    ——尊重員工的地位,積極維護員工的利益;

    ——積極聽取員工的意見和建議,給予他們更多的決策權;

    ——為員工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

    ——平時多關心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多說“我們”,少說“我”,讓員工感受到存在感。

    對於管理者來說,真正的執行力並不僅僅是看員工在本職工作上的執行水平,而要看整個團隊的執行水平,團隊的執行力往往建立在員工對團隊的付出程度上。因此,管理者在組建和管理隊伍的時候,不能僅僅注重選拔能力出眾的人才,更要看重內部向心力的培養,看重對員工歸屬感的培養。隻有讓員工產生“這裏就是我的家”“這裏的事情就是我個人的事情”這樣的感覺,他們才願意百分百投入到工作當中,而團隊的執行力自然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