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改變執行滯後、拖延、不及時的情況,就要從根源上做起,針對執行者出現的逃避心理,管理者需要幫助執行者建立起自信心,鼓勵執行者接受挑戰,同時為他們的執行提供更好的條件。不僅如此,管理者需要強化管理製度,一旦有逃避行為出現,就要立即給予懲罰,這樣就可以有效減少拖延症的發生。許多管理者都會給下屬做出規定:下達指令後,員工應當認真對待,立即執行,不要尋找任何借口和理由進行拖延。

    如果員工的時間觀念淡薄,經常產生錯誤的判斷,那麽就要幫助執行者重塑時間觀念,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求他們嚴肅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時間,不要隨意浪費,同時也要鍛煉他們對於時間的把握能力,確保工作能夠按時完成。

    一般情況下,管理者想要培養員工的執行力,那麽就需要專門對員工的執行意識進行培訓,執行意識上的培訓一般包含三個關鍵詞:服從、紀律、習慣。“服從”是指管理者規定的事項,或者下達的指令,執行者必須嚴格按照要求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紀律”指的是員工的紀律性,管理者必須明白一點,任何一項計劃或者一個指令想要實施,就需要培養一批守紀律的執行者,隻有員工的紀律性提高了,他們才能夠在約定的框架內更好地執行任務;“習慣”是培訓工作的一個終極目標,管理者需要不斷培訓員工,從而使之形成一種習慣,包括遵守紀律、服從命令的習慣,立即執行的習慣。

    “服從”“紀律”以及“習慣”是需要製度來保障的,隻有推行完善的管理製度,隻有用製度約束員工的行動,才能夠更好地改善執行情況。或者說,製度本身就是培訓的一個重要保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