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說:「好啊!今天晚上傳授給你!」

    到了夜靜更深的時候,父親叫兒子隨他出去,找到一戶人家就下手偷東西,他們偷偷的跳了牆,進了室內,打開了櫃子,父親叫兒子先藏在櫃子裏,忽然父親大叫:「啊!有賊!有賊!」

    主人聽到後,馬上醒來捉賊,老賊已經跑了,小賊就關在櫃子裏麵,心想:父親真是豈有此理,怎麽把我關到櫃子裏,就大聲一叫跑掉了,叫我怎麽辦呢?這時候他隻能靠自己脫離這個危難。

    情急智生,他想一個辦法。在櫃子裏學老鼠叫:嘰嘰喳喳……。主人拿著燈在找賊,聽到老鼠叫也就鬆懈了,「唉呀,這是老鼠叫,賊跑掉了。」當他們防守一鬆,小賊衝出去,把燈用力吹滅。主人立刻隨後追趕,小賊很是著急,糟了,後麵又追來了。他隨時又想了一個辦法,走到一個古井邊,拿一塊石頭丟入井中,主人追到井邊說:「唉!今天出人命了!」說完就走。這小賊就這樣安然的回家。

    回到家,兒子就責問爸爸說:「你今天怎麽這樣捉弄我?」

    爸爸問:「我怎麽捉弄你?」

    兒子說:「你把我關進櫃子,大叫“有賊!有賊!”」

    爸爸就問:「那你怎麽出來的呢?」

    兒子就如此這般一說,爸爸聽了很高興,說道:「兒子,我有傳人了!你悟到這個道理,就知道隨機應變要靠自己,別人是不能傳授我們什麽啊!」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學生怨老師偏心,徒弟怨師父不傳授真正的秘訣,子女怨父母偏愛,但是,成就生命的秘訣不是別人給的,「般若」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若是不內求般若,不實踐般若的生活,隻是空談般若,又有何用?

    當五祖把衣缽傳給慧能以後,知道眾心一時不能明白,於是要他深夜離開。六祖慧能離開黃梅以後,有數百位和尚為了衣缽追逐而來,慧明追趕上他,想要搶奪五祖傳給他的衣缽。慧能便將衣缽放在路旁的石頭上,說:「衣缽是法的象征,豈可用暴力來爭奪?要就拿去吧。」於是隱身草叢裏。當慧明要拿衣缽時,拿不動衣缽,明白了,心生慚愧,就請求六祖慧能為他開示佛法。慧能教他:

    「不思善、不思惡,製心一處而無妄念。沒有妄念,就是般若。」

    慧明又問:「除了這個密意,還有沒有其他的密意?」

    慧能回答他:「如果能說出來的話,就不是密意了。假如你一定要探求密意,要能夠從自性裏麵去追求,密意就在你自己那裏。」

    真正的密意是「心行處滅,言語道斷」,清淨自在的般若,就在我們的心裏。領會了密意、領會了般若,還是要落實到衣食住行的個人實踐,活用應變。

    在組織中養成執行力

    執行力也是組織企業通往成就的秘訣。

    當年,梵蒂岡安霖澤(Arinze Francis)樞機主教對於佛光山在一九九六年底,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妥當地安排、協助在台灣舉辦天主教與佛教領袖對話的國際會議,印象極為深刻。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知悉此事後,也企盼能和我見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