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尊者說他從佛陀那裏聽聞:

    那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隨侍左右。

    到了吃飯的時候,佛陀穿上袈裟,拿著飯缽,帶領弟子們走進舍衛城,挨家挨戶地托缽乞食。之後,回到孤獨園中。吃過飯後,佛陀將衣、缽收拾好,洗淨了腳,鋪好座位,盤腿坐著。

    我們來看佛陀在《金剛經》開卷示現的六度(六波羅蜜),如何令日常生活的行止從容自在:

    一、持戒波羅蜜:著衣持缽(手上放光)。示現律儀的肅靜、安詳。

    二、布施波羅蜜:城中乞食(足下放光)。佛陀乞食,令眾生聞佛法,以佛法布施,和眾生結緣。

    三、忍辱波羅蜜:次第乞食(眼睛放光)。乞食依次第,不論滿缽、空缽,食物好壞,都平等以視。

    四、精進波羅蜜:飯食訖,收衣缽(口中放光)。佛陀從入城乞食到收衣,一切不假手他人。

    五、禪定波羅蜜:洗足已,敷座而坐(通身放光)。

    六、般若波羅蜜:佛陀一日的生活,從穿衣吃飯到洗足敷座完成五種波羅蜜。這些呈現於外的日常形相,無非是般若的「相」,般若的「體」就是以「般若」為心,妙用於生活的行住坐臥,成就「波羅蜜」。

    佛陀於《金剛經》開卷示現這段般若放光的六度生活,不以戲法作怪展現神通,而要我們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內心本具的「般若」,過放光的般若生活。

    般若是光,光是沒有染汙、清淨自在的。放光不是諸佛菩薩才有的,隻要在生活裏,我們說柔軟的、善良的、讚美的語言,這不是口中在放光嗎?

    觀看人世,以慈眼平視眾生,以慧目觀照社會,這不就是眼睛在放光嗎?

    能親手為別人服務勞動,不也是手掌放光?

    聽聞佛法、聽聞歌頌佛德的梵唄,這不是耳朵在放光嗎?

    滿臉的笑容、滿麵的慈祥,這不就是麵容在放光嗎?

    心中的慈悲、菩提、道念,這不就是心中在放光嗎?

    身體的端正,行立坐臥的威儀安詳,對於他人的輕賤垢穢能含容不二,這難道不是通身放光嗎?

    人,如果到了無光可放,就如同「黑漆皮燈籠」。我們不要隻管外麵的陽光、電光、燈光、火光,更不要去在意邪魔外道的暗光與假光,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光」在哪裏?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放光嗎?我們的「心」能夠「放光」嗎?我們能點亮真如自性、般若真理的心光嗎?

    《地藏經》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諸佛菩薩要成就度化的因緣,是謙卑如地,含笑親手布施。如是修持,則生活中有般若,人人得安然,灑脫自在。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