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為什麽佛陀要說,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毀謗佛陀?

    《大智度論》中說:「般若波羅蜜,分為二分,已成就者名為菩提,未成就者名為空。」「空」有層次,茶杯是空,房間也是空,虛空也是空,有層次的。我們「寧可起有見如妙高山,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空」有十八空,空到最後恐怕會進入頑空、斷滅空,形成斷滅見。所以不如不要把「空」做為一個修學的目標。我們從《金剛經》這段文字就可以理解: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說諸法斷滅,就會落入斷滅的偏執。但是,發無上正等正覺心的人,於法不說斷滅相,不著法相,也不著斷滅相。

    「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直指本心,穿透文字障、知識障、無明障等種種世間煩惱憂苦,直接通達諸佛的大智慧,並於現世實用,即是成就的秘訣。

    「般若」是正見、正覺。「般若」是知道一切法依因緣而起、虛假而有。「般若」是了解「緣起性空」,「真空」才能「妙有」的空不滯空、有不住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每個眾生皆具備的真心,要自己體察,在生活實踐,才能明澈放光。

    我曾將般若分為以下層次:

    一、人天乘:正見

    就道理發表意見,不會離題,不會錯誤,等於照相,照出本來麵目。凡夫所能了解的因緣,就是正見。一般人經由各種學識、經驗,容易了解世間許多癡妄的因緣,例如:病痛、煩惱、破財等等,能夠知因而離苦,得到解脫,這是入世法的因緣。

    二、聲聞、緣覺乘:因緣

    所謂「果從因生、事待理成、有依空立」,比人高一點的聲聞、緣覺、阿羅漢了解出世法,能夠勘破五蘊皆空,離所知障,把心靈提升到更高一層的境界,知道萬事萬物無對待,知道六道眾生相互而生,他就懂得「因緣」的真實境界了。

    三、菩薩乘:空

    是菩薩的階段,這時候不但證悟了世間法,也證悟出世間法,而且能進一步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緣,「一色一香無非道,或語或默終是禪」,以空為因為緣,自然能知成萬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