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首先最需要解決的,莫過於如何維持生活;生活能維持,生命才能延續,進一步才能談到如何發展理想,所以“維生之計”是人生首要的課題。針對怎樣維生,提供數點如下:

一、開源節流:維持家庭生活,當然要有經濟來源,因此人要有工作,要懂得開發財源。有了正當的經濟來源與穩定的收入,還要懂得節約用度,否則再雄厚的財力,也禁不起揮霍無度,所以“開源節流”是維持生活的長久之計。

二、量入為出:家庭生活要安定,每個月收入多少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重要的是要會規劃、預算,要能“量入為出”,如果經常支出超出預算,“入不敷出”的結果自然會出現財務危機。

三、要有餘糧:人要有“憂患意識”,晴天要備妥雨傘,以防下雨,白天要準備好手電筒,以免晚間停電。所謂“有時要想無時苦”,“家有餘糧”就不會有斷炊之苦。

四、勤勞作務:無邊功德,在於一個“勤”字;最大罪惡,在於一個“懶”字。勤勞作務才能正常營生,因此訓練家人養成勤勞的習慣與觀念,就不怕生存無道。

五、珍惜機緣:一個家庭的發展,固然要靠家人同心協力,努力開創,有時也要靠親朋好友給我們幫助,或是社會大環境來成就我們的機緣。不管我們曾經受惠於誰,都應該珍惜,同時要給予回報,不能過河拆橋,有時過了橋的人,更應該要拜橋。

六、會用時間:時間不但是生命,時間也是財富。春夏播種,秋冬收藏;今年耕耘,明年收成,一切都需要時間成就。時間也要懂得善用,才能發揮價值。我們要利用時間養深積厚,利用時間廣結善緣,未來的路才能走得遠,走得平順。

七、建立誠信:維生不是一時的,生命是一世的,甚至還有後代子孫,是生生不已的,所以要建立誠信。家有誠信,受人尊敬;如無誠信,縱使一時的繁榮,也不能持久。

八、樂天知命:人不能過分貪求,錢財過多,不見得是福氣,有時“人為財死”;名位太高,也不一定最好,爬得高,跌得重。利益再多,也要懂得分享社會大眾,才能平安。從曆史上看,多少豪門巨賈,富能過幾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所以維生之計,必須懂得“積德重於積財”,而且要能“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這就是樂天知命的生活。

綜上八點,雖非金科玉律,卻是人間的常道、常理;既是常道、常理,自然不應等閑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