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對於“有”和“沒有”,都看成是兩個極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有”的不會“沒有”,“沒有”的也不會“有”。甚至一般人通常把“擁有”看成是值得歡喜的事,“沒有”就難免令人失望了。其實,有時候“有”和“沒有”能融為一體,可能更為圓滿,例如:

一、有福沒有氣:“福氣”是人所喜歡的,尤其中國人向來認為“多子多孫多福氣”。隻是,有的人雖然子孫滿堂,看起來很幸福,萬一出了憐逆不孝的子孫,那可就真的是有“福”又有“氣”了。不過,如果是一個聰明的父母,他讓每個兒女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人人明理、健全有德,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樂融融,這樣做父母的,自然就能有“福”而沒有“氣”了。

二、有權沒有勢:“權勢”一般都是相互為用的,有“權利”的人就能“勢力”顯赫,就能為所欲為,因而令人畏懼。但是,有的人有“權”沒有“勢”,他利用“權力”為民謀福,為民伸張正義;另一方麵,他待人平易親切,親民愛民,不會“藉勢苟得”,更不會“仗勢欺人”。因為他有“權”沒有“勢”,因此更能為人所尊敬、愛戴。

三、有驚沒有險:人生就像行船在大海裏,難免遇到驚濤駭浪,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有智慧的人,在麵臨危險時,冷靜沉著,從容應付,結果安全過關,隻是虛驚一場。所以能夠有“驚”沒有“險”,這是人生很值得慶幸的事。

四、有愛沒有貪:“愛”和“貪”一般都是分不開的,有“愛”就想“擁有”,不愛,就想去除。因為“貪愛”,往往引生很多的煩惱痛苦,所以“貪”是“三毒”之一。但是有的人有“愛”沒有“貪”,例如佛菩薩慈悲普愛一切眾生,但不會貪愛眾生的回報;有德的人,對世間也是隻想散發愛的關懷,不會另有企圖。甚至一些有修養的男士,對他所愛戀的情人,也是隻有“愛”的奉獻,不會因愛而起“貪嗔癡”,自然也就不會受到毒害。

從以上四點,說明“有”和“沒有”並非絕對的好或壞,有什麽不一定好,沒有了什麽也不見得是壞事,所以對於世間的“好”“壞”,應該有另類的思考,應該用另外的邏輯去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