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是一個中立的場所,這裏沒有性別和階級之分,在做飯這件事上也是一樣,不能認為吃飯的人就要比做飯的人優越。要想生活有煙火氣,心中首先要能容納煙火,否則即使去做飯,也體會不到其中的滋味。

    刀下留飯

    同樣是做飯,有些人做得賞心悅目,像藝術家在精雕細琢,有些人卻是慘不忍睹,如同親臨犯罪現場。這不僅取決於廚藝高低,也與食材有關。

    李安的《飲食男女》用了一連串特寫鏡頭來展示老父親精心烹飪的細節。老父親的刀工已臻化境,那些僵硬的蔬菜肉品在他手中突然煥發出了新的生命。看電影時,你仿佛能感覺到鮮美的味道正從銀幕上不斷飄出來。但是,一大桌子菜並沒有得到三個女兒的讚美,她們甚至還挑剔他把鹽放多了。她們離得近,吃這些都習慣了,自然見多不怪。而在看客眼裏,如果有這樣一個大廚父親,每天都能吃到這麽多的美味,想著都會流口水。

    片中的父親想用美食將女兒們拉回到家庭中來,但沒有成功。反倒是一個離了婚的女鄰居能欣賞他的廚藝,兩人在交往中產生了愛情,彼此的人生出現了第二春。李安由此出發,探討了飲食對於一個家庭的意義。

    人人都是廚神

    關於做飯的事,有一個段子:幾個城裏的年輕人去西藏旅遊,想體驗一下當地的生活,但他們不知道怎麽做飯,便跑去問當地人。當地人說:“咱們這兒用牛糞。”走的時候,年輕人便順手拿了幾塊當地人家牆上的牛糞餅,回去後掰碎了和粥煮在一起,顏色還挺好看,但一嚐沒法兒吃。他們又回去找當地人,當地人說:“我是讓你把牛糞當柴燒,誰讓你煮在鍋裏的?”這雖是一個笑話,但也諷刺了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

    做飯和做人一樣,是一件需要付出真誠的事,容不得草率和慢待。周星馳的《食神》就探討了做飯的境界問題,看似無厘頭,實際上在歡鬧中蘊含著生活的智慧。電影開頭,已經成為食神的史蒂芬·周驕傲狂妄,被金錢衝昏頭腦,遭人算計,事業頃刻間崩塌。一無所有的他流落街頭,幸運的是有貴人相助,他靠著獨到的技藝,終於重歸食神之位。

    就像古龍的《三少爺的劍》裏的三少爺一樣,成功人士在達到頂峰之後往往是寂寞的,此時也是心理防線最虛弱的時候,很容易遭遇滑鐵盧。三少爺化名“沒用的阿吉”,流落江湖,嚐盡生活辛酸,史蒂芬·周也是如此。隻有經曆了勝與敗的雙重考驗,生命才是完整的。

    起初,史蒂芬·周是靠炫技獲得食神稱號的,他所做的菜華麗奪目,就像他的人一樣浮誇。這時的他認為食物的味道無足輕重,包裝和宣傳才是最重要的。在經曆磨難後,他靠“撒尿牛丸”起家,又憑借“黯然銷魂叉燒飯”奪魁。這兩道菜看似普通,實則蘊含了心意,吃的人會感受到味道中的情感,以至於落淚。此時,他才領悟到做飯的真諦——隻要有愛,人人都可以成為食神。

    如果說用心是技術的話,用愛便是藝術。用心隻能說明認真,用愛卻是情感的注入,包含了生命的精華。一個喜歡做飯的人,必定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總是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以及他人。而如果一個人願意為你做飯,或者願意和你一起做飯的話,那他一定是個愛你的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