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省吃儉用,每到一處便廣為收集佛教文物。為了節省運費,我抱著沉重的佛像法器、經書聖典,國內國外,上機下機,出入海關,往往引起旁人奇異的眼光,乃至被譏為經商販賣。其實,我為了實踐自我期許的理想和目標,心甘情願忍受一切難堪與汙蔑。後來,從台北到高雄,從國內到國外,因為我的努力,近十間的圖書館成立了,佛光山、西來寺、巴黎道場的佛教寶藏館完成了,我的心願逐漸實現,見到正信的佛教徒日漸增加,雖然數十年來屢賠不賺,還是覺得非常心甘情願!

    我堅持辦學,自奉更儉,每獲些微供養便購買桌椅文具,而且時時留心延攬飽學之士來院授課。為了籌建東方佛教學院,不主張趕經懺的我也曾到太平間通宵誦經。在籌設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時,我率領學生煮飯賣麵,以誠心及勞力募得資金,終於把學校辦了起來。後來,開辦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班,我不惜以高薪自海外禮聘名師來佛光山教學,管理財務的職事們常因所費不貲而大吐苦水,我何嚐不知此中的種種艱難?但是,隻要人才能夠得到培養,佛法能夠弘傳世界,一切一切的犧牲奉獻,我都心甘情願啊!

    在佛光山創辦沙彌學園,更是含辛茹苦。目睹十歲左右的孩子們,由少不更事到把他們培育到長大成人,不知花費多少的心血!但是就在他們長大之後,難過兵役一關,一個個都因為禁不起環境的誘惑而流失於社會。每見及此,我總像失落掉什麽一般的痛心。但是隻要有人申請入學,我還是欣然接受。我的弟子不忍見我經常失望難過,往往力圖阻止,痛切地說道:“師父,您真傻,這些孩子將來不會記住您的恩德的!”常常爭執不下,我的一句“心甘情願”即刻令他們為之語塞。

    我曾經在宜蘭、高雄兩地之間每周來回布教達十年之久;也常沿著荒郊小徑步行數小時,到偏遠的寺院開示佛法。後來,弘法的邀約不斷,經年的趕場赴會不但使我居無定所,連吃睡讀寫都是在車廂裏進行;而為了一句承諾,奔波百裏,乃至洲際穿梭,也是常有的事。直到現在,我雖已從佛光山退位數年,仍然不得空閑,經常應邀參加他們的會議。隻要有人要我,隻要是為了佛法的弘揚,我還是心甘情願,勤於赴會。

    人生在世,若能時時以心甘情願的態度來實現理想,必能有苦時不覺苦,有難時不覺難,一切困境自可迎刃而解,而無事不辦,無願不成。

    ·佛光菜根譚·

    有了感動,就能心甘情願,任勞任怨;

    有了感動,就能不怨不悔,勇往直前;

    有了感動,就能知足常樂,精進不懈;

    有了感動,就能自他互易,為人著想。

    落差

    一個農夫將斧頭掉進了河裏,他坐在河邊哭。財神跳進水中幫他打撈,拿出了一把金斧頭,農夫搖頭說:“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農夫還是搖頭。最後,財神拿出鐵斧頭,農夫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財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一個貪心的家夥知道了,故意把斧頭扔進河裏。同樣,財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財神問他,他就說:“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財神厭惡他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

    摘引自《寓言故事》

    在生活中常有一些落差現象,例如:道路不平,有了落差;水平線有了高低,叫做落差。貧富的落差、年齡的落差、時空的落差,人世間有許多的落差,尤其文化的落差一時不容易彌合。試舉世間的落差如下:

    一、智慧的落差。人的五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人的智愚也有不同,不同就會有落差。人與人之間的落差可謂錯綜複雜,你的身體比我健康,我的手腳比你利落,你的嗅覺比我靈敏,我的聽覺比你高明。在學問上,你的化學智商比我高,我對化學簡直一竅不通,但我對哲學思維的悟性很高,對宇宙人生的問題都能了然於心。你擅長書法寫字,我長於繪畫美術。隻要大家分工合作,也可以彌平思想上的落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