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丈洪崖倚碧空,人間有路行不通。

    奈何一點雲無礙,舒卷縱橫疾似風。

    ——宋·兜率從悅

    付出

    城郊外有塊閑置多年的不毛之地。一天,土地所有者想出了一個主意,就找到當地政府,說:“我這塊地不要錢,給你們蓋所大學如何?”政府欣然接受,馬上調撥資金,組織施工,很快建起了一所高等學府。有大學就有學生,有學生就要消費。土地所有者因贈地建校的義舉,輕易取得了政府支持,在校門外建起了公寓、飯店、商場、影劇院等,形成商業一條街。

    摘引自《辦法總比問題多》

    人的性格,有的人講究先有收入,有的人懂得先要付出。其實,沒有因緣哪裏有果報?先有結果,因緣就不來了,所以講究付出就是懂得結緣的人生。你有付出,自有種種不同的果報,茲舉其例如下:

    一、不播春天種,哪得秋糧收。春天不播種,到了秋天哪裏有收成?你想要有什麽樣的收成,就必須先怎樣栽種。自古以來,農夫都懂得這種因果關係,吾人怎能不深切體認“沒有因緣,那裏有結果”的道理呢?

    二、不向虎山行,哪能得虎子。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獲得大利益,必須接受大的挑戰。所以,一個人沒有勇敢,沒有豪壯之氣來擔當,好事不會自己跑到你的家裏來。

    三、不在人前累,哪來技藝精。俗語說“要得會,人前累”,不在人前學說話,話不會講;不在眾中唱歌,歌不會唱。所以現代的各種訓練當中,有所謂“丟醜”訓練,也就是讓你在人前一直丟醜、出洋相,因為謹記教訓,才能有所成。

    四、不吃苦中苦,哪成傑出人。就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蜜蜂藏蜜,螞蟻儲糧,農夫春耕夏耘才有秋收冬藏。吃苦、付出並非小事,而是生活大事。

    五、不讀萬卷書,哪來真學問。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你不飽讀經書,怎能成為學者專家?讀書不但要學以致用,還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所謂推己及人,不如此就不像讀書人。

    六、不付出真情,哪裏有朋友。“在家日日安,出外處處難”,所以在家靠父母,出外要靠朋友。交朋友如果不用真心,用虛情假意哪裏能交到知己呢?“人之相交,貴相知心”,如果沒有真情實意,則酒肉朋友多得是,患難朋友一個無,豈不可悲!

    七、不發廣大心,哪能有前途。發廣大心,就是要立誌。古人說“男兒誌在四方”,就是今日之立誌。人不立誌,怎麽會有好的事業?人間最大的愚癡,就是喜歡在果上訴求,不在因上努力;沒有因,哪裏有果?所謂“誌業”,有誌才有業,沒有誌,沒有發大心,怎麽會有事業?所謂“發大心”,例如如何利益大眾,如何負擔社會責任,如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懂得發大心,當然人生的事業就不一樣了。

    八、不置之死地,哪得慶重生。“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古人哲語。證之於世間,溫室裏的花朵不能長久開放,隻有高山懸崖邊上的樹木千百年安然聳立。不要總是找理由原諒自己,要覺得自己沒有理,才能絕處逢生。

    上述八事都有因果的關係,所謂你要獲得什麽,必然先要付出相應的努力,老天不會平白掉下什麽給我們,凡事都得自己努力付出才有所成,這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佛光菜根譚·

    成功的裏麵,包含了多少辛酸;

    名人的雙肩,承受了多少壓力;

    榮耀的背後,付出了多少代價;

    偉大的成就,奉獻了多少犧牲。

    心甘情願

    師兄滿成法師在年輕時,比我更苦,因為做人老實,不很聰明,經常被人欺侮,被人冤枉,像小媳婦一樣,每天要做很多的事情,要受很多的委屈。有時被罵、被怪得太多了,我看不過去,上前安慰他,他總是很泰然地對我說道:“沒有關係,那些都是我心甘情願的!”

    出家,是我心甘情願的;讀書,是我心甘情願的;苦行,是我心甘情願的;各種打罵委屈,都是我心甘情願的。因此我心平氣和地度過了十年寒暑,期間所培養的堅忍負重的性格,成就了我日後修行辦道的雄厚資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