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緣的落差。在人生過程中,每個人的因緣往往有很大的落差。你一生都遇到好人好事,一路順利;我則艱難辛苦,所做難以完成。此中應該知道,必然是因緣落差的關係。做事時,因緣找你非常順利,你找因緣非常困難,所以《阿彌陀經》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謂因緣就是條件。你今天請客,所訂的時間、地點、菜肴,朋友都會聞風而至,這是請客的因緣具足。在廚房裏,再高明的廚師,也要具備油鹽醬醋等各種材料,否則也難為無米之炊。因緣不是臨時張羅的,而是平時就要早做準備。開辦工廠、政治競選都要看各自的因緣。因緣好的得心應手,被人稱讚為時來運到;因緣不具者,隻有趕快補救。因緣是道,所以智愚的落差可以用興趣來補拙,可以用道德來加強,可以用人緣來彌平智愚的落差。

    三、思想的落差。思想家一直都是為人所尊重敬佩,在我們的同輩、朋友之中,哪個人比較有思想,就能獲得眾人的擁戴。在課堂上,老師都希望用思想來傳授知識,而不是隻作解釋說明,沒有自己的看法意見,讓人聽起來覺得平淡無味。有思想的人比較精明,思想遲緩的人大都比較老成木訥。思想也分多種,有人長於政治,有人長於經濟,有人長於宗教,有人長於文學,有人長於人文。思想應該融會貫通,不要執著計較自我的思想,排斥貶抑別人的思想。一般而言,篤實老成的人,雖然一時比不上思想敏捷的人,但能用龜兔賽跑的精神,用厚實做基礎,所謂勤能補拙,拉近思想的落差。播種、施肥,各種耕耘也會把人間的因緣落差接平。因緣主宰了我們的一生,我們也可以創造另外的因緣。

    四、心地的落差。人和人的福德因緣,由於勤惰的落差、出生背景的落差、地域文化的落差、時代因緣的落差,受到許多限製,難以撫平。人與人之間的落差,心地落差是容易改進的,你的心地強硬而不柔軟、性格傲慢而不隨和、知見執著而不虛心、言語毒辣而不仁慈,這就和別人在心地上有了落差。心地的落差不必要求別人幫忙,隻要自知自覺、自我改善、自我反省、自我彌補,能將心比心,還有什麽落差不能平衡的呢?

    大自然的落差,所謂天地無私,天地去擺平;人我的落差,也不必自怨自艾,自我努力就可以改掉落差。

    ·佛光菜根譚·

    無你、無我、無生死分隔的“超越觀”是佛道;

    無自、無他、無怨親對待的“慈悲觀”是佛道;

    無彼、無此、無人我差別的“緣起觀”是佛道;

    無私、無欲、無利害得失的“平等觀”是佛道。

    非法,非非法

    “100-1=0”定律來源於監獄的職責紀律:不管以前幹得多好,如果眾多犯人裏逃掉一個,便是永遠的失職。從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會來說,百無一失是極為必要的。後來,管理學家們將其引入到企業管理、商品營銷和服務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流傳:好就是全部,不好就是零。

    摘引自《成就你人生的100個哲理》

    宇宙萬有,大如三千世界,小如芥子微塵,佛教皆名之為“法”。其中,有益於人者,稱為“正法”;無益於人者,稱為“非法”。人生之所以痛苦,社會之所以混亂,正是因為許多人在“非法”中打轉。例如貪財,財富有了,還要貪杯買醉;貪名,名位有了,還想借勢欺人;貪吃,肚子飽了,還求山珍海味;貪愛,愛情有了,還去搞三搞四,沉淪欲海……以致起惑造業,作奸犯科,與“非法”為伍,人生怎能不苦呢?更有甚者,認為“非法”非“非法”,社會怎能不亂呢?像桃園一位父子因無力還錢而綁架債主之子,勒索巨款,嫌犯落網後,不但了無悔意,還聲稱如此做是為了要教訓對方做人不要囂張自大。平鎮鄉一位鄉民因與妻子發生口角,憤而殺妻棄屍,被警方逮捕後,居然說是為了睡得安穩。苗栗一名國小老師在網絡上設立了七個色情網站,警方偵訊時,他竟狡辯是為了學習計算機。凡此“理歪氣壯”的現象,不一而足,令人興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