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君莫怪歸山早,為憶鬆蘿對月宮。

    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唐·大顛

    知音(一)

    一九一五年,小鳳仙結識蔡鍔;同年年底袁世凱稱帝前夕,小鳳仙助蔡鍔逃出北京。都中人士讚稱她為“俠妓”。蔡鍔贈聯給小鳳仙:“不信美人終薄命,由來俠女出風塵。”蔡鍔英年早逝,小鳳仙祭挽聯:“九萬裏南天鵬翼,直上扶搖,憐他憂患半生,萍水相逢成一夢;十八載北地胭脂,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知音又名“知心”,所謂“人之相交,貴相知心”,人莫不希望有幸結交一個知心的朋友,隻是“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知音難尋就成為多數人的感歎。

    其實,結交知心,也要看自己是什麽心。你是忠孝仁愛的心,當然要找忠孝仁愛的知音;你是一個慈悲喜舍的人士,當然要結交一個慈悲喜舍的知音。

    怎樣才算是知音呢?試舉六點如下:

    一、心意相通。知心朋友,彼此不會“人在對麵,心隔千裏”,而是舉心動念都能共通共鳴。例如,對於社會的弱勢團體,我想給予一些助力,你說你正有此意,這表示我們心意相通。凡是對社會公益,對群體大眾有利的事,我們都有心幫助,都會不約而同去做,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就是知音。

    二、興趣相投。所謂知音,我樂善好施,你也樂善好施;我喜歡助人,你也喜歡助人;我樂當義工,你也樂當義工。我們彼此信仰一致,我們禪淨共修,我們有仁慈之心,我們有道德的追求,這就是最好的知音。

    三、理念相應。人都有思想理念,可是思想理念不相應、不共鳴,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堅持,彼此南轅北轍,這樣的兩個人要想和平相處也難。所以,知音者,不但理念要相應,而且彼此都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四、講話默契。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兩個人的思想觀念既然一致,如果有所言論、有所表達,必然也會默契十足。例如,你在做護生的工作,我不會經營殺生事業;你在從事社會的慈善,我不會貪贓枉法;你講為國為民的高論,我不會扯你的後腿。彼此有一定的道德觀念,有共同的悲心弘願,才能成為知音。

    五、甘苦與共。人與人相處,有的人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人能共苦,不能同甘。甘苦能共,實為難得。有的人共同奮鬥,共同創業,到了事業有成的時候,彼此就不能相容了。也有的人在富有當中,大家能共榮,但有一時失意就怨天尤人,彼此不能相互融和。所以,能夠甘苦與共,榮辱一致,那就是最好的知音了。

    六、生死不易。這一個社會,人在人情在;人不在了,所有的人情都會化為烏有。我們看社會上,一些高官大員,家中遇有婚喪喜慶,人必以親臨為榮;可是一旦他去世了,就再也無人上門了,正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令人不勝欷歔。如果人和人相交,生前如此,死後也是如此,如“古人相交,情傳數代”,如此生死不易之交,這才是真正的知交。

    人之交友,得一知音,死而無憾。但要求得真正的知音,必須要心意相通、興趣相投、理念相應、講話默契、甘苦與共、生死不易。

    ·佛光菜根譚·

    一念之差分凡聖,

    人格高低在己為。

    知音(二)

    有個年輕人覺得懷才不遇,對社會感到失望,來到大海邊,打算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個漁夫路經此地,救起了他,並問清原由。漁夫隨手在沙灘上撿起一粒沙,然後扔在地上,說:“請你把剛才的那粒沙子撿起來。”“這根本辦不到!”年輕人說。漁夫從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的珍珠,扔在了地上,說:“你能不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呢?”“當然可以。”“是啊,撿起一顆珍珠是很容易的,因為它太與眾不同了。你為什麽不想一下,自己現在到底是珍珠還是沙粒?如果你和普通人沒有什麽區別,你又怎麽能苛求別人把你當成是高手呢?”

    摘引自《哲理故事》

    李陵在《答蘇武書》說:“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達摩祖師為慧可安心,因為在悟道上相契,彼此“知心”。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佛陀把正法傳付迦葉,因為他找到了知音。反之,南泉禪師之所以斬貓,是因為找不到知音。

    春秋時,伯牙一日在僻靜處彈琴,正彈得入神,忽然傳來“巍巍乎,誌在高山”的讚歎聲。伯牙一驚:怎麽此人聽得出我的琴聲之意?即刻改變曲調,遠方又傳來“洋洋乎,誌在流水”的讚歎。伯牙找到此人,名叫鍾子期,兩人相識論交,成為知音。後來鍾子期不幸早逝,伯牙摔琴於鍾子期墳上,終生不複鼓琴,以謝知音。

    所謂知音難求,有時候即使親密如夫妻,也不一定能成為知音,乃至貌合神離痛苦不堪者,大有人在。因此愈顯知音的重要。

    三國時,諸葛亮在城門上彈琴,司馬懿想從琴聲中聽出虛實,到底城中有兵無兵;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的“空城計”給蒙騙過去,因為司馬懿不是諸葛亮的知音。

    左宗棠是清朝重臣,因為肥胖,肚子很大,他常常拍著肚子問人:“你們知道我的肚子裏裝的是什麽嗎?”有人說:“十萬甲兵。”有人說:“滿腹經綸。”左宗棠都搖頭否決,一個侍衛大聲答:“將軍肚子裏裝的是馬絆筋(一種牛吃的草)。”左宗棠大樂,認為遇到知音,即刻封了他官職。

    宋朝蘇東坡也有同樣的事跡。他經常敞開衣裳,露出肚皮,問妻妾:“我的肚子裏裝的是什麽?”有人答以“經世文章”,有人說是“詩詞歌賦”,有人回曰“報國忠心”,隻有侍妾朝雲說:“學士肚子裏裝的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拊掌大笑,深以為然,將朝雲引為知音。

    人與人互相成為知音,要經得起考驗,不但要相知相惜,而且要生死不棄,苦難不離。就如古來多少的青樓藝妓,看中了心愛的落難書生,給予資助,所謂“慧眼識英雄”,最後書生成功了,相互引為知己。俗雲“得一知己,終生無憾”,此之謂也。

    ·佛光菜根譚·

    做事要能知己,若舍寸就尺,不易獲得成功;

    處世要能知人,若舍長取短,容易導致失敗。

    在一起

    韓國一家工廠實行了一項獨特管理製度,讓職工輪流當“一日廠長”管理廠務。“一日廠長”和真正的廠長一樣,擁有處理公務的權力。當“一日廠長”對職工有批評意見時,要詳細記錄在工作日記上,並讓各部門員工收閱。各部門的主管要依據批評意見隨時核改自己的工作。由此,工廠的向心力增強,工廠管理成效顯著。

    摘引自《故事中的管理學》

    每一次,《當我們同在一起》這首歌響起時,總會呈現一種歡樂融洽的氣氛,這種溫馨的場麵讓人感動。

    “在一起”是很美的事,眼耳鼻舌都長在一起,它們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鍋碗瓢盆、桌椅條凳也都經常在一起,它們也是各自展現功用。軍人和軍人容易在一起,工商界的人容易和工商界的人團聚,學者和教授也容易談得來。但宗教家和宗教家不能合流。所謂“龍交龍,鳳交鳳,養個老鼠兒子會打洞”,可見適性者同居,同樣性質或同種功用的人就容易同在一起。什麽人容易在一起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