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容易在一起。過去的社會,三代同堂,五代同居。即使是現代,仍有許多家庭是父母兒女同住在一起,乃至兄弟姊妹住在一起,總是一家人。一家人,總不希望家中有一個人沒有地方住,隻要自己有一些空間,都歡迎家人住在一起。

    二、朋友容易在一起。朋友平時散居在四方,但談得來的朋友還是會經常相聚。朋友聚會在一起總有許多理由,座談會、同學會、聯誼會等。自古中國就有“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之說,一般青少年、青壯年,都會有各自的很多朋友,乃至退休的年老長者也有他們的老友。朋友談得來是一好,朋友會相互幫助是二好,朋友可以互談心事,傾訴憂患得失是三好。社會上有許多人得到朋友的資助,但也難免不被朋友拖累、陷害的。一般情況,既是朋友,總容易在一起。

    三、同事容易在一起。同在一個單位,工作性質相同,誌趣容易相投,工作上也容易有聯係,所以同事容易在一起。現在的大企業都傾向集團的模式發展,散居在各地的關係企業,大家同在一個旗幟領導下,互稱同事,平時經常開會聯誼,當然容易有機會在一起。

    四、同鄉容易在一起。現代人行走在世界各地,談交情,先講究同一個國家,接著同一個民族、同一個地區,尤其同鄉。古來把“他鄉遇故知”引為人生最大喜事。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很多的同鄉會,尤其到了國外,各地區的中國同鄉會特別多。中國人很容易認同鄉,乃至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想。所以,四海之內的中華民族,都是我們的同鄉。

    五、陌生人容易在一起。陌生人本來不容易在一起,因為各有各的居處,各有各的地盤,各有各的所好。一旦出門在外,搭乘公共汽車時,就是許多陌生人在一起;到市場買菜,也容易和許多陌生人會麵;出外旅行,乘飛機、坐輪船,在各個風景區旅遊,雖是陌生人,也經常聚集在一起,彼此可以互相問好交友。

    不但陌生人容易在一起,冤家對頭都容易在一起,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佛教也有所謂“怨憎會苦”,這是人生的八苦之一。

    如果人生能沒有仇敵,人與人之間沒有仇恨怨懟,大家在一起就如家人、同事,如親如友,那該是多麽美好的人生呀!

    ·佛光菜根譚·

    秉持共存共榮的理念,

    涵養尊敬包容的雅量,

    捐棄同歸於盡的心態,

    建立歡喜融和的人間淨土。

    溝通的障礙

    有天早上,美國汽車銷售專家喬吉拉德突然起床,穿西裝打領帶,打扮得整整齊齊,因為他之前約好了打電話給客戶。談完事情,他把電話放下,把西裝脫掉,把領帶解開,又回床上睡覺去了。太太看了,說:“你這是幹什麽?為了打一通電話,穿西裝打領帶,全副武裝的?”喬吉拉德說:“當我穿得這麽莊重時,我內心對客戶就非常尊重,他一定可以在電話中感受到我對他的恭敬心。這會影響客戶跟我之間的關係。”

    摘引自《怎樣銷售你自己》

    溝通是現代人重要的功課。國與國要溝通,人與人要溝通,不同行業的人彼此要溝通,同行同業的人也都需要溝通。

    同為航空業者,如果彼此不溝通,航線怎麽能統一,標誌信號怎麽能一致,豈不導致航班大亂或群機亂舞?同是生產家電用品,如果不溝通,使用的電壓大小、插座形狀不一,會造成消費者的困擾。例如日本的手機通信和世界不能溝通,多有不便;歐美的汽車駕駛座靠左靠右不能統一,也是讓人時左時右,多有不便。

    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造成溝通困難的原因有:

    一、預設立場。溝通不是單方麵的事,溝通是要達成雙方的共識,要兼顧雙方的意見和立場。如果有某一方預設完全不可改變,一味執著,對別人的意見不尊重,這就逼得各走極端,也就不能溝通了。

    二、發號施令。溝通時,雙方都應該虛心聽聽對方的意見,不能以老大態勢向對方發號施令,否則隻會造成僵局。溝通時雙方要對等,要互相尊重,不能發號施令,不能強要對方接受,否則就不名為溝通了。

    三、各說各話。溝通時各說各話,彼此隻是一再申論自己的意見主張,不聽對方的解釋說明;一場會議,一件協約,如果聽不到對方或多數人的意見,也是難以溝通。

    四、恐嚇威脅。溝通時,沒有站在對方的利益著想,沒有體諒別人的立場,一心隻想到自己的需要,甚至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語帶威脅恐嚇。對方感覺麵對強勢脅迫時也會“寧可玉碎,不為瓦全”,不因被你威嚇而妥協。所以,真正的溝通要皆大歡喜,要利益平均;完全不替別人的尊嚴著想,勢難溝通。

    五、不當理由。溝通時不但要有理由,而且要能讓對方認同。有的父母一定要兒女和某人成親,但年輕人彼此互不了解,沒有愛情的基礎;父母隻說“我是為你設想”,你為他設想的理由,他不能接受,如此怎能溝通?有的父母一定要兒女就讀某某科係,怎奈兒女誌不在此,另有興趣,你一再強調“我是為你的前途事業著想”;你為他好,可是他覺得興趣比前途事業來得更為重要。所以,理由不當也會讓溝通受阻。

    六、牽涉太廣。溝通時,假如一件事情牽涉層麵太廣,也會難以溝通。例如一件新產品要上市營銷,彼此溝通,決定某月某日同時上市,但還有第三家、第四家並未參與溝通,你的決定他不認同,就會產生問題。你要召開會議,定期在某月某日,但是某人當天另有要事,不方便出席,因此不肯同意你所定的日期。牽涉的人多,當中隻要有一個人不配合,就不能溝通了。

    溝通是現代人經營人際關係一門很重要的功課,溝通屬於談判學,也是一門學問。隻有自己而不尊重別人,隻有偏見而不能融和大眾的意見,隻有傲慢偏執而沒有圓融的互尊,都會讓溝通難以達成。

    ·佛光菜根譚·

    尊重,是與人為善,給人利益;

    溝通,是從善如流,體解人意。

    人生的阻礙

    一個老人臨終前交給兩個兒子每人一錠黃金,老大於是盡情歡樂,老二繼續努力工作。老大譏諷老二:“你真傻,有錢還這樣傻幹!”後來他們也都老了,老大生活拮據,老二生活幸福。老大求老二:“爸爸不是也給你留下一錠黃金嗎,拿出來資助我一下吧?”老二這才想起了父親臨終的遺物,去床下取出那錠黃金。仔細看時,才發現那並不是黃金,而是黃銅,上麵還有一行字:“我一生隻攢下一錠黃金,你比較勤勞,所以我留給你的是黃銅。”

    摘引自《故事中的管理學》

    水溝被堵塞了,流水不通,就是阻礙;馬路封閉,必定會用柵欄阻擋,不讓你通行。有些房屋銷售期間有了財務糾紛,就會阻礙正常的買賣;人事調動本是好事,但有力人士介入,讓你難以升遷,那也是阻礙。

    阻礙難行對當事人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因為經濟困難,阻礙婚姻;學曆不足,阻礙就業;人緣不好,阻礙社會關係的建立;信用不夠,難以向銀行貸款,阻礙事業的開創。這都是人生的阻礙。

    遇到阻礙,進也不得,退也不能,情境難堪。人生會有些什麽阻礙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