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習和風的成熟萬物。在炎熱的氣候中,一陣和風徐來,讓人感到無比舒暢,普世無人不歌頌春風。大自然的冷熱都是為了成熟萬物。就如陽光,有陽光萬物才能生長,有陽光萬物才能成熟。人生要能夠學習春風給人清爽,學習陽光給人溫暖。尤其講話時,所謂“好話一句似春風,良言一語如冬陽”,語言能如春風冬陽般,給人信心,給人鼓舞,則如佛教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皆是妙諦”。大自然無一不在向我們示意,無一不在對我們說法,所以說“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四、學習虛空的無私包容。虛空有多大?哲學家、科學家們至今難以解釋,佛教講“無量無邊”。世間能與虛空相比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心。經雲“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宰相的心量能撐船,諸佛菩薩的心量能包容天地。虛空所以偉大,因為它能包容萬物,不管善的惡的都能包容在虛空之中;不管光明的黑暗的也都容許你在虛空裏運轉。心如虛空,我們的心有體大、相大、用大,比之虛空並不稍減分毫。

    可惜吾人不知擴大心胸以包容萬物,不知世間萬有莫非我心中之物。人如果能學習虛空的包容,則世間萬有都如我的兄弟姊妹,世間萬物都是助長我們生存的助緣,世間萬法都是我心中的藝術。

    所以,吾人要學習什麽?在宇宙之間,就是學習自然界,學習小草、流水、陽光、虛空。吾人真能學到大自然的奧妙與啟發,才不愧為萬物之靈。

    ·佛光菜根譚·

    學習,能在無助孤獨中使你快樂;

    學習,能在疑惑困頓中賜你智慧。

    開卷有益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太宗命李防等人編寫了一部分類百科全書,收集摘錄一千六百多種古籍。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看完,遂定名為《太平禦覽》。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麽多國家大事,還要讀這麽部大書太辛苦,就去勸他少看些。宋太宗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我並不覺得勞神。”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

    摘引自《成語故事》

    開卷有益,這是古人鼓勵學子讀書的話,但是到了今日就不一定如此,可能開卷無益,甚至開卷有害。譬如色情書刊、八卦刊物、邪知邪見的書籍充塞了書店書攤,以這樣的書籍,讀者閱讀以後心靈能不被牽引墮落,就已經是幸事了,哪裏能稱得上開卷有益呢?

    有一天,閻羅王開庭審判,他對甲小鬼說:“你在世時殺人、搶劫,胡作非為,判你墮入地獄百年,之後出生為人。”接著對乙小鬼說:“你在世上整天隻知吃喝詐騙,無益於社會人民,也罰你到地獄受苦五十年,再投胎做人。”輪到一個新聞記者,閻羅王說:“你墮到無間地獄,不能超生。”記者聽判後向閻羅王抗議:“剛才他們兩個人種種壞事做盡,也不過罰他幾年的受苦;我隻是一個新聞記者,既沒偷盜,也沒殺人,為何會被判到無間地獄呢?”閻羅王說:“因為你寫的文章戕害人心,到現在還繼續在世間流傳讓人受害。他們兩個殺人做壞事,受害隻有一次就完了。因此,等你所寫的書籍所散發的毒素對人的影響消失殆盡,或許還能有超生的機會吧!”

    現在有很多人已經不開卷了,而是上網。上網有益嗎?從正麵來說,現在的科技發達,給予人信息上的方便,上網有益。但現在的科學發展太快,心靈道德觀念來不及建立,因此網絡上一些虛幻的傳播,上網也有害!

    當然,開卷有益,確實是不錯。如果你開卷學習數學,可以懂得邏輯;如果你開卷學習文學,能夠學到詩詞美感;如果你開卷學習宗教典籍,可以學到虔誠信仰;如果你開卷學習經濟學問,就可以學習到供需的平衡;如果你開卷學習社會群眾,你可以得到和諧美滿;如果你開卷學習美術,你可以得到心靈的陶冶;如果你開卷學習海洋學,你會懂得包容萬有;如果你開卷學習政治學,你可以學習到尊重與妥協。

    如果有人問:這許多的學問,我都不開卷,會是什麽樣的結果呢?答案必然是“無知”。基本上開卷是有益的,隻是你不能不慎重選擇。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你要選擇一條平坦的道路才能安全抵達,開卷讀書也是一樣。

    ·佛光菜根譚·

    買書不難,能讀為難;

    讀書不難,能懂為難;

    懂得不難,能記為難;

    能記不難,能用為難。

    為什麽

    動物行為學家古多爾在非洲原始森林中發現,黑猩猩對她帳篷裏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並設法打開每個紙箱。而人類的好奇心與動物的好奇心有根本的區別。人是憑著理性的大腦而產生好奇心,表達了人類求知的渴望。人們對自然了解得越多,就越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這就是巴甫洛夫稱之為“這是什麽”的本能,即提問題的本能。在生物進化史中獲得外界最大信息量的生物,最有可能適應環獲得生存的權利。

    摘引自《希望的理由》

    在人際往來的對話中,一般人使用最多的語言就是“為什麽”。從小孩子學習開始,他就有很多的“為什麽”——為什麽會有台風?為什麽火會燙人?為什麽水好冷?為什麽肚子會餓……他對一切事都感到好奇。

    及至長大,對人的關懷,都問:你吃過飯了嗎?你來找我有什麽事嗎?你身體好嗎?你最近在哪裏春風得意呢?

    如果責備他人,都問:你為什麽這麽無理?你為什麽這麽自私?你為什麽發脾氣?你為什麽遲到?你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做好?你為什麽借錢不還?你為什麽這麽粗魯凶暴?

    “為什麽”有時也是表示對人的關心,比方說:你為什麽受了風寒呢?為什麽不請醫生看病呢?為什麽不吃藥補補身體呢?為什麽不請人照顧你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