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如雲一夢身,不知此外更何親。

    個中不許容他物,分付黃梅路上人。

    ——唐·大川

    做什麽要像什麽

    有個小和尚擔任撞鍾一職,半年下來,覺得無聊。一天,老住持宣布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勝任前職。小和尚很不服氣:“我撞鍾難道不準時不響亮嗎?”老住持告訴他:“你撞的鍾雖然很準時,也很響亮,但鍾聲空泛疲軟,沒有感召力。鍾聲是要喚醒沉迷的眾生,因此不僅要洪亮,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人生如戲,隨著時空舞台的變換,隨緣任運,自能肩挑一切重任。

    童年出家後,常聽師長們訓誡:“做和尚就要像個和尚,你們不要畫地自限,要做什麽像什麽才好啊!”我聽了以後,謹記在心。後來這句“做和尚就要像個和尚”、“做什麽要像什麽”在我一生當中發揮了很大的功用。

    青少年時我在叢林十載生活,其中做了六年行堂、兩年司水、一年半的香燈,還兼任圖書館管理員。每至冬天,行堂最是辛苦,雙手浸泡在冰凍的水裏洗幾百雙碗筷,手掌、手背的皮膚一處處都皸裂了,連裏麵紅色的肉都看得一清二楚。那時不懂得包紮塗油,第二天還是照常工作,好像從來不覺得傷口的痛楚,隻知道“做一個苦行僧,就應該要像一個苦行僧的樣子”,任勞任怨,謙虛學習。

    童年時因家境貧寒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很珍惜有書可讀的機會,為了“做好一個學生的樣子”,我自動自發,自我學習。白天忙於出坡,讀書的時間很少,我利用在圖書館整理書籍的零碎時間溫習功課,並且翻閱一些課外讀物。此外,我還每月督促自己編一本《我的園地》,裏麵有論文、講座、新詩、散文、心得報告、生活感想等等,雖然隻有自己一個人看,但從那時一點一滴地打下基礎,讓我日後在編輯雜誌、寫作撰文,乃至弘法布教、接引眾生時,都能得心應手,實在是始料未及之事。經雲:“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遍莊嚴。”又說:“釋迦牟尼佛名毗盧遮那,遍一切處。”我由躬身實踐中更加相信:一切諸法都是佛法,隻要肯發最上心,時時想到自己“做什麽要像什麽”,其所帶來的利益實在是無量無邊。

    佛教僧侶必備的三刀六槌,四十八單中的苦修,我都是在早晚課誦、勞動作務中揣摩熏習;佛法妙諦則是在平日行住坐臥一點一滴的實踐當中有所體悟。在忙碌的參學生活中,我一心一意要求自己“做得像一個出家人”,所以平常對於常住的一切安排,我都歡喜隨眾,餘暇則兼行密行。就這樣,我的思想慢慢淨化,出家人的樣子自然而然地就顯現出來了。直至今日,我常教誡徒眾“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托,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的理念,其實都是源自於早年我在佛門裏學習“做得像一個出家人”所體驗到的法則。

    過去叢林的教育十分嚴厲,行進時眼睛要看前方七尺處,不可左顧右盼,不可仰視、低頭、跑步、急行;站要有站相,兩手下垂,操手當胸,要知道自己站的位置。坐下時,椅子隻能坐半座,背脊自然挺直,肩膀要平,下巴要收縮。安眠時,要右脅吉祥臥。外出時,衣著要整齊,出房門一定要著長衫,出山門要穿海青,不可戴圍巾、帽子。如果威儀稍有差錯,言行些微不如法,就會遭到師長的棒打怒喝,而冤枉委屈更是常有的事。但我從來不曾挫折灰心,也未嚐頂撞懷恨,因為我始終覺得這是老師的慈悲教導,做一個晚輩後學,就應當“像一個晚輩後學的樣子”,以恭敬的身形,以感恩的心意,來接受一切教導訓誨。正因為如此,老師們很樂意教我,原本不聰明的我在千錘百煉之下居然進步迅速。

    回想當初之所以在童稚之齡祝發出家,是因為從小在家鄉看到大和尚威儀庠序的法相,所以暗自發願有一天也要穿上僧袍,讓別人說我像一個莊嚴的大和尚,後來果真願不虛發。我剃度之後一直牢記這個誓言,並且常以玄奘大師的“言絕虛浮,行絕名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六十年來,我不曾散著褲管、身著短衫外出,我不曾穿著大袍跑步,不曾上咖啡廳與人聊天,不曾在傾盆大雨時手執雨傘,甚至地震搖撼落石崩於前也都能鎮靜念佛,不驚不懼……這些舉止均非矯飾,而是經年累月持續當年的一念初心——“做得像一個和尚的樣子”所養成的習慣。

    ·佛光菜根譚·

    受教者,應如“虛空”接納一切,方能容受真理;

    施教者,須像“虛空”無所不相,才能同事攝受。

    學習什麽

    常羊拜屠龍子朱為師學習射箭。“你知道射箭的道理嗎?”屠龍子朱因此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楚王到雲夢澤打獵。他讓手下人把豢養的禽獸都驅趕出來供自己射獵。一時間,天空禽鳥齊飛,滿地野獸奔逐。楚王舉弓搭箭,一會兒對準鹿,一會兒對準麋,正想放箭,一隻天鵝又從他頭上掠過,饞得他又把箭指向空中。就這樣,楚王瞄了半天,一箭沒放。這時候大夫養叔對楚王說:‘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麽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摘引自《寓言故事》

    人生在世,要想立足,應該學習的事情很多,學習做人,學習處事,學習技能,學習讀書,學習禮貌,學習自愛。世間萬事萬物、情與無情,都值得吾人學習。就拿動物來說,我們要學習狗的忠誠,學習牛馬的奉獻,學習虎豹安處深山,學習老鷹堅毅飛翔。動物的長處有勝於人者多不勝數,要學習也不容易。再就大自然來說,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如:

    一、學習小草的身段柔軟。不要小看路邊一棵弱不禁風的小草,狂風暴雨能折斷千年大樹,唯小草因其身段柔軟,能安然無恙。吾人如能成就高聳挺拔的大樹,勇敢地與狂風暴雨抗衡、較量,固然很好,否則就學一棵柔軟的小草,也能活得傲然,活得挺立。

    二、學習流水的遇阻則彎。江湖河海,急流滾滾;溪澗潺潺,流水清淺。水的精神,不僅僅滴水能夠穿石。尤其是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舟水轉、遇岸水轉,水性不管遇到任何阻礙,都能遇阻則彎,所以能奔向大海。人如果能學到水的性格,周轉自如,能夠不揀細流,點滴潤澤蒼生,則受苦受難也是在所不計,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就是菩薩的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